16岁女孩治疗12天后去世,官方回应引热议:别让“救命希望”变成收割绝望的镰刀 16岁,本该是穿着校服奔跑在阳光下的年纪,马女士的女儿却在与脑胶质瘤的抗争中,被一则短视频宣传的“奇迹疗法”推向了深渊。在北京天坛医院确诊后,医生告知孩子仅剩12-18个月生存期,这位母亲从未放弃,直到刷到“胶质瘤克星”的诱人宣传——“两次声动刀治疗,彻底清除肿瘤”,这句承诺像救命稻草,让她毫不犹豫带着女儿奔赴郑州,交出6万元治疗费。 两天4小时的治疗,一台贴着“超声治疗机”标签的“高端仪器”,成了母女俩最后的期待。可谁也没想到,回家仅12天,孩子就突然离世,留下母亲在对话框里日复一日发送着再也收不到回复的思念信息。更让人心寒的是,当她上门讨说法时,涉事机构早已人去楼空,之前热情的联系人直接将她拉黑。 官方回应终于来了:涉事医院已停业注销,6万元治疗费已退还,相关违规问题正在进一步调查。可这样的结果,怎么能抚慰一位母亲破碎的心?网友的愤怒瞬间刷屏:“没有肿瘤科资质也敢治癌症?”“虚假宣传收割绝症家庭,良心不会痛吗?”“算法推荐为何总给绝望者推虚假希望?” 这起悲剧戳中了无数人的痛点:重病家庭本就活在恐惧与煎熬中,那些打着“根治”“奇迹”旗号的机构,利用的正是这份求生本能。他们用精心包装的短视频制造幻象,用模棱两可的专业术语忽悠外行,把患者的希望当成敛财工具,把生命当儿戏。涉事医院早已停业却仍私下接诊,无对应诊疗资质却敢开展肿瘤治疗,这样的漏洞为何没能及时堵住? 短视频平台的精准推送,让虚假医疗广告有了可乘之机。那些“康复案例”“专家访谈”,看似真实可信,实则是精心设计的陷阱。当算法只追求流量,却忽视了内容审核的责任,就成了虚假宣传的帮凶。 16岁女孩的生命无法重来,这场悲剧不该只停留在“退费调查”。我们期待相关部门能彻查到底,让违规机构和责任人付出应有的代价;更希望平台能守住审核底线,不再让虚假医疗广告荼毒人心。 你怎么看待短视频虚假医疗宣传?如果是你,面对亲人重病和“奇迹疗法”,会如何选择?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顶叶胶质瘤 复发性脑胶质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