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估计后槽牙都咬碎了!本来打算“零元购”抢个安世,但是没想到安世中国直接与荷兰

修竹崽史册 2025-10-22 12:52:34

荷兰估计后槽牙都咬碎了!本来打算“零元购”抢个安世,但是没想到安世中国直接与荷兰总部切割,宣布以后独立运营,不再听荷兰总部的任何指令。   在“强制接管”的当头棒喝下,安世半导体的中国业务板块迅速给出反击,中国区首先通知员工,今后将不再接受总部的遥控,强调自身是独立经营、独立决策的中国公司。   这意味着,无论是薪酬、工作安排还是对外合作,中国区将彻底绕开荷兰高管和团队,甚至叫停对海外总部的协同支持。   对许多中国员工来说,这直接导致公司内部一时陷入混乱,部分基础运营停滞,一些重要的数据、系统权限被荷兰总部封锁,但在极短时间内,中国本地管理层就将运营权牢牢掌控在手中,企业“断开连接”后迅速切换至自有系统。   中国商务部的反制也毫不迟疑,10月初直接发布出口管制措施,安世中国及其分包商一律不得出口在中国制造的特定成品和子组件。   这一步棋几乎等于断掉了欧洲芯片产业链的一条主命脉,数据显示,安世半导体全球主要营收和产能都高度依赖中国:公司80%的最终产品在中国加工,然后再出口到欧洲等地。   特别是在汽车芯片、分立器件领域,安世是大众、宝马、奔驰等欧洲车企的关键供应商,一旦中国环节被封锁,欧洲整车厂随时面临停摆危机。   这种“卡脖子”的现象并非新鲜事,但由一家“基础型芯片”公司引发行业巨浪,恰恰说明科技链条的每一环都已高度交错依赖。   如此“并不算高端”的一批芯片,竟然可能让欧洲车企陷入“缺芯瘫痪”,但现实里,分立器件、二极管、车规MOSFET等基础器件,这些被称为“电子工业水泥”的产品,每年产出和出口量在百亿级别。   安世这类公司正是靠高度垂直整合、全球产供一体、弹性产能调度,才能满足全球2.5万家客户的苛刻要求。   这样一家公司被人为拦腰斩断,不止是中国区资产被冻结,欧洲母公司同样失去了主要产出和最大市场,最终大家都得为“战略安全”买单。   这次“控制反转”还有个清晰信号:本轮争端中安世高管层和中欧资本实际上并未完全同步。   闻泰科技控股安世时,已经向其输入部分研发、市场、业务体系,也引入了不少国内大客户资源。   近期,荷兰经济部已明确要求由监事会通过“一票否决权”主导安世重要事务,甚至提出向欧盟投资者出售部分股权,并推动其海外上市,这些要求,被视为剥夺中方控股权的前奏。   对于安世高管来说,既有希望通过资本操作减少中国母公司影响的诉求,也有担忧失去中国市场、关键产能之后公司的产业基础动摇。   因此,这不是单纯的“中国官方VS荷兰政府”,而是多层次的资本与管理权较量。   在具体执行层面,安世中国区做出的选择也是基于现实利益最大化,把“独立运营”作为当下环境下自保的唯一选项。   员工的工资、奖金、社会保险等全部由中国区自负,不再依赖荷兰账户,其实这与其说是某种反抗,不如说是一种“断臂止血”的应急求生。   仅在中国区,安世就拥有3000多名正式员工、上亿级资产和庞大的客户网络,如果不“自断一臂”,极可能集体受困于跨境流程失灵、工资发放和业务中止的巨坑之中。   我认为这场事件其实再次提醒了各国:全球化下的产业链没有“安全岛”,无论是靠政策加持、法律手段,还是高墙式防护,都无法彻底规避深度合作后的相互依赖。   产业全球协同,有时候脆弱到只需一个“政策决断”就能瞬间断裂,事件至此,其实双方都已骑虎难下,中国区“独立运营”固然是保命之举,荷兰的接管同样孤注一掷。   未来安世的发展、甚至全球产业链的下一步反应,值得每一个产业观察者和决策者好好深思。   你觉得全球芯片供应格局会不会因这场争夺出现转折? 信息来源:新浪财经《安世中国硬刚荷兰,宣布“独立”,荷兰反应慢半拍,回应了一句话》

0 阅读:0

猜你喜欢

修竹崽史册

修竹崽史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