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上任首日便射出三支令箭,提升防务预算、扩大武器出口、探讨引进核潜艇,这一系列动作彻底颠覆了战后日本的安全政策框架。 这位被称为“女版安倍”的政治人物,正在用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日本军事松绑,将国家引向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 防务预算的激增尤为引人注目,日本计划将防卫费占GDP比重从约1%提升至2%,达到北约标准。2025年还将追加3万亿日元专款,用于采购美国“战斧”巡航导弹和国产进攻性导弹。 这笔额外军费对债务规模已达GDP260%的日本财政而言,无疑是个沉重负担。 更值得深思的是,“战斧”导弹1600公里的射程,意味着从日本本土就能覆盖周边国家的关键设施,这已远远超出“专守防卫”的范畴。 武器出口政策的转向同样令人担忧,日本将重点向菲律宾等南海国家出口巡逻舰、雷达等装备,这些经过特殊加固的舰船号称能抵御水炮冲击。 显然,日本正试图在南海构筑一道监视网络,将菲律宾等国防前哨纳入其战略布局,这种做法不仅违背了日本长期奉行的武器出口原则,更将加剧地区紧张局势。 最危险的信号当属核潜艇议题的提出,作为无核国家,日本探讨引进核潜艇直接触碰了战后秩序的底线。 虽然日本自身缺乏建造核潜艇的技术能力,但借助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机制,这一设想并非遥不可及,一旦核潜艇出现在日本港口,东亚地区的战略平衡将被彻底打破。 高市早苗的政治底色为其政策选择提供了注脚,公开资料显示,她在担任议员期间曾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并在历史问题上发表过颇具争议的言论。 这种政治倾向与当前日本社会右倾化的趋势相互呼应,形成推动军事松绑的社会基础。 美国因素在这场变革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驻日大使在高市上任后立即表态,要求日本“分担对华威慑任务”。 这种明确的政治信号,加上美国对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的支持,为高市的激进改革提供了外部条件。 日本国内政治格局的变化同样不容忽视,为了争取极右翼政党支持,高市早苗不惜与联合执政的公明党分道扬镳。 这种“卖党求荣”的权力交换,虽然暂时巩固了她的执政地位,却可能埋下政局不稳的隐患。 经济层面的制约同样明显,日本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社会福利支出压力巨大,此时大幅增加军费开支,势必挤占其他民生领域的资源。 据测算,新增的防务支出可能相当于日本年度养老金的十分之一,这种资源重新配置的社会影响值得关注。 历史经验表明,军事扩张往往会产生连锁反应,日本提升军备水平的举动,可能引发周边国家的相应调整,进而导致地区军备竞赛。 这种安全困境的恶性循环,最终将损害所有相关方的利益。 经贸关系的相互依存则是另一个重要维度,中国长期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两国产业链供应链深度交融。如果安全对立蔓延至经济领域,日本企业将首当其冲受到冲击。 特别是在稀土等关键材料领域,日本对华依赖度较高,这使其在制定政策时不得不权衡经济代价。 国际社会的关注点还在于,日本是否能够妥善处理历史问题,德国以其对历史的反省态度赢得了邻国的信任,而日本在这一方面的表现始终难以令人满意。 如果不能正确面对历史,日本的军事正常化进程必将遭遇更多阻力。 日本普通民众的态度同样值得观察,虽然右翼言论在媒体上颇为活跃,但多数日本民众更关心经济复苏和生活改善,当扩军计划开始影响民生支出时,公众支持度能否持续仍需时间检验。 从更广阔的视角看,日本的政策调整反映了亚太地区力量对比的变化,随着中国崛起和美国相对影响力下降,地区国家都在重新定位自己的战略角色。 日本的军事松绑只是这个大背景下的一个缩影。 未来的东亚将面临新的安全架构重塑,是走向对抗还是维护合作,取决于各方的智慧与选择,日本作为地区重要国家,其政策走向将对整个亚太的和平稳定产生深远影响。
日本在等中国 当地时间10月21日,韩国方面透露,即将成为日本首相的日本执政
【5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