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邻国政坛突然内乱,亲美派与亲华派“同归于尽”,总统被迫出手 当地时间20日

未央秘史 2025-10-22 09:42:29

这一邻国政坛突然内乱,亲美派与亲华派“同归于尽”,总统被迫出手 当地时间20日,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宣布,否决大呼拉尔(议会)对总理的罢免决定。 17日,蒙古国议会突然投票罢免了上任仅4个月的总理赞丹沙塔尔的职务,理由是“可能导致国家财政收入显著流失”,也让蒙古国二把手(总理)和三把手(议长)的矛盾浮出了水面。而总统被迫出手的背后,更是蒙古国国内亲美派与亲华派的“你死我活”的纷争。 这场闹剧背后,既有资源分配的真金白银,也有大国博弈的暗流涌动,更暴露了蒙古国“靠矿吃饭”的经济模式下,政客们为了利益早已把国家前途抛到九霄云外。 先来说说蒙古国的经济“命门”,这个夹在中俄之间的内陆国,95%的出口靠矿产,其中煤炭、铜、稀土占了大头。 而这些宝贝要运出去,91.4%得经过中国的口岸和铁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广东分署,换句话说,蒙古国的钱袋子其实攥在中国手里。 就像2024年一季度,蒙古国对华出口33.46亿美元,占总出口的九成以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广东分署。 这种深度依赖让蒙古国在经济上根本离不开中国,但也成了亲美派和亲华派斗争的导火索。 前任总理欧云额尔登(亲美派)就是个典型例子,这位“哈佛系”政治明星,一上台就推进“第三邻国”战略,想引入美国资本开发稀土,结果引发轩然大波。 更离谱的是,他儿子女友在社交媒体上炫富,直接引爆民众怒火,最终因信任投票失败下台。 这事儿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在蒙古国,矿产收益早就成了权贵们的提款机。 2022年震惊全国的塔本陶勒盖煤炭腐败案,110亿美元资金去向不明,涉及多位前总统和现任议员。 这种情况下,亲美派想分一杯羹,亲华派自然不干,于是,蒙古人民党内的三股势力(亲美派、亲中派、改革派)开始了长达数月的拉锯战。 最终,各方妥协推出了一个“过渡总理”赞丹沙塔尔——一个看似中立的国会议长。 可谁也没想到,这位老兄一上台就公开主张强化与中国的经济连结,推动中蒙俄走廊和基建计划。 这可把亲美派急坏了:如果中蒙俄走廊建成,蒙古国的矿产出口会更依赖中国,美国资本还怎么插进来?更关键的是,赞丹沙塔尔的政策动了亲美派的“奶酪”——他们背后的利益集团,早就盯上了稀土、煤炭等资源的开发权。 亲美派的反击来得又快又狠,2025年10月17日,蒙古国议会突然投票罢免了赞丹沙塔尔的总理职务,理由是“可能导致国家财政收入显著流失”。 这个理由听起来冠冕堂皇,实际上是亲美派联合议长发动的“政变”,毕竟,赞丹沙塔尔没有群众基础,也没有派系后盾,政权自始就是空中楼阁。 就像2008年的“蒙古包革命”,反对派在美国支持下发动暴乱,试图推翻亲华政府,虽然失败了,但背后的博弈从未停止。 就在局势眼看要失控的时候,总统呼日勒苏赫出手了,他宣布否决议会的罢免决定,理由是“内斗已经引发政坛内乱”。 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呼日勒苏赫这招是“和稀泥”,他既不想让亲华派彻底掌权,也不想让亲美派把事情闹大,毕竟在野党正虎视眈眈呢。 更重要的是,蒙古国的政治生态早就烂透了:议会成了派系斗争的战场,官员靠裙带关系上位,反腐机构形同虚设。 在这种情况下,总统只能在各派之间搞平衡,避免局面彻底失控,不过,呼日勒苏赫的算盘未必打得响。 蒙古国的问题,根子在经济结构单一和腐败根深蒂固,虽然近年来蒙古国也想多元化发展,比如建7个陆港扩大与中俄贸易,但短期内根本改变不了“靠矿吃饭”的现状。 而且,美国也没闲着,2024年,美国通过国际开发署(USAID)向蒙古国投入1200万美元,还搞了个五年战略计划,美其名曰“支持民主进程”,实际上是在培植亲美势力。 这种“金元外交”,让蒙古国的政治斗争更加复杂,更讽刺的是,蒙古国的政客们嘴上喊着“国家利益”,实际上都在为自己捞好处。 就说赞丹沙塔尔吧,他推动中蒙合作,表面上是为了国家经济,背后说不定也有个人利益。 毕竟在蒙古国,矿产开发权意味着巨额财富,而亲美派呢,他们引入美国资本,同样是想分一杯羹。 这种“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戏码,苦的是普通老百姓,数据显示,蒙古国最富有的10%人口掌握着全国超过40%的财富,而贫困率逼近40%。 老百姓连饭都吃不饱,谁还关心你亲美还是亲华?这场闹剧的结局,大概率是总统、议会、亲美派、亲华派继续扯皮。 毕竟,蒙古国的政治体制已经异化为“多帮制”,政党成了派系掮客的外包装,就像2018年总统巴特图勒嘎解散议会,理由是“无法履行权力”,但新议会还是老样子。 除非蒙古国能彻底改变经济结构,减少对矿产的依赖,否则这种内斗还会一直持续下去。 而在大国博弈的夹缝中,蒙古国想要“左右逢源”,恐怕只能是痴人说梦。 毕竟,在绝对的利益面前,所谓的“中立”从来都是奢侈品。

0 阅读:0
未央秘史

未央秘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