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新闻一提稀土,就会想到徐光宪教授,正是他研发的稀土提取分离技术,让我们如此自

云海澄碧翠 2025-10-21 18:57:13

每次新闻一提稀土,就会想到徐光宪教授,正是他研发的稀土提取分离技术,让我们如此自豪。 一项关键技术的诞生,往往源于一次果断的战略选择,对于徐光宪而言,这个选择的“起点”并非在实验室,而是在1951年归国的邮轮上,当时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即将禁止中国留学生回国。 而他与妻子高小霞,果断放弃了在美国高校的高薪待遇,毅然踏上归途,这位哥伦比亚大学的量子化学博士,怀揣的是为百废待兴的祖国效力的信念,回国后他首先完成了一次深刻的个人战略转向。 面对国内简陋的科研条件,他果断放弃自己最擅长,也最前沿的量子化学研究,将全部精力投入国家急需的领域。 他的研究方向几经转换,从放射化学到核燃料萃取化学,每一次都不是出于个人学术兴趣,而是响应国家的号召。 他深信关键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中,这种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紧密绑定的抉择,为日后那项颠覆性的技术突破,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到了70年代,一项军工任务摆在了面前:分离稀土元素镨和钕,当时稀土分离是尖端技术,被国外牢牢垄断。 徐光宪创造性地将在核燃料研究中积累的知识,跨界应用于稀土分离,提出了一套全新的理论体系,这项“串级萃取理论”,彻底改变了稀土提纯的游戏规则。 它将过去依赖反复试错、误差极大的经验方法,转变为一套可精确计算、稳定复现的科学工业体系,中国的稀土分离纯度,由此一跃达到了99.99%的惊人水平。 这项理论的威力很快得到了验证,它在上海跃龙化工厂的首次工业化生产,便大获成功,实现了稀土元素的高效、稳定和大规模量产。 徐光宪夫妇并未将此技术据为己有,而是通过开办“全国萃取讲习班”的方式,向全国企业无偿传授,并亲自撰写《物质结构》教材,填补了领域空白。 这项技术的普及,最终撬动了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战略地位,中国彻底扭转了,过去只能低价出口稀土原矿、再高价买回精炼成品的被动局面。 一个原本只拥有丰富矿产资源的国家,转变为能够精炼高纯度稀土的技术强国,技术的扩散迅速重塑了全球市场。 国际稀土价格因此下跌超过30%,直接导致美国、日本、法国的垄断企业或面临破产,或转而寻求与中国合作,中国一举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稀土全产业链覆盖的国家。 如今中国的稀土产品出口量稳居世界第一,从激光、导弹到芯片、战斗机,这些高精尖产业都离不开稀土。 这项技术使中国的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了国际话语权,成为在科技博弈中与美国“掰手腕”的一张王牌。 被誉为“中国稀土之父”的徐光宪,于2015年逝世,他的一生都在践行最初的信念:祖国需要什么,他就做什么,向他致敬!

0 阅读:20
云海澄碧翠

云海澄碧翠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