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转载了中国网友对美国贸易战的评价。 真的不得不佩服中国网民的素质和眼界之高,民间高手不少呀。 最近香港的《大公报》上出现了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它引用了内地网友们对中美贸易冲突的看法,有意思在哪呢?就是这些来自普通网络用户,甚至被具体到某个“东大”网友的见解,竟然被评价为一针见血,质量高得惊人。 这事儿不仅仅是几句评论那么简单,它照出了一个大棋局里微妙的民心与国策的互动,这些观点都指向一个核心,那就是大家感觉美国那边的小算盘,已经被看穿了。 在网友们的分析里,美国现在搞的根本不是什么快速决裂的“硬脱钩”,恰恰相反,他们玩的是一种慢刀子割肉的策略,节奏是他们说了算,目的就是拖延时间,好让他们自己内部的产业布局能跟得上。 说白了就是想一边继续占着便宜,维持部分经济联系,另一边又精准地切断他们不想让我们发展的领域,这种带着点焦虑不安的心态,被网民们毫不客气地形容为打着“如意算盘”,算计得精明,但动机却不怎么光彩。 好玩的地方来了,当一个复杂的国际战略,连民间的普通人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时,一个非常顺理成章的逻辑就出现了:我们这些天天上网的都能看明白,那么国家的决策层,那些精英们,难道会是傻子吗? 这个逻辑的杀伤力在于,它瞬间构建了一种上下同心的感觉,大家自然会推断,高层肯定早就洞悉了这一切,并且已经准备好了万全的应对方案。国家绝对不可能就这么轻易地让对方的计划得逞。 于是一股强大的自信心就从这种“下情上达”的默契中生长出来,这种自信不是凭空来的,它背后是对双方实力天平的清晰认知,大家心里都有杆秤,知道各自的筹码是什么。 美国的王牌,无非就是强大的高端科技控制力,还有那个由美元体系撑起来的巨大消费市场,这两张牌确实厉害。 但我们“东大”的底气在哪?在于我们拥有全世界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的工业体系,这个体系就像一个巨大的心脏,对全球资源有着庞大的需求,同时也意味着无与伦比的生产和动员能力。 正因为手握这样的底牌,中方的应对才显得如此“犀利”,策略很简单,就是一个二选一的题:要么我们坐下来谈个全面的协议,生意照做,要么就准备好一起承受痛苦,谁也别想好过。 这种不惜立即掀桌子、全面脱钩的姿态,其实是一种基于实力推演的极限施压,如果真走到那一步会怎么样?网友们的推演也很直接,对我们来说,对外贸易肯定会受冲击,但整体的宏观经济大局不会被动摇。 而对美国而言,那后果可能就是灾难性的了,他们原本按部就班的战略规划会被彻底打乱,更要命的是,无数依赖中国的供应链将会瞬间断裂,这种后果,他们未必承受得起。 所以从一篇媒体报道引发的网络热议,到一场关于大国博弈的民间推演,整个过程展现的已经不只是观点,它其实是一种高效的社会动员和战略沟通,它转化成了一个人人都能听懂的故事框架:对方的阴谋我们已经看穿,高层早已胸有成竹,只要我们上下一心,就没有过不去的坎,这种叙事,无疑为国家在风高浪急的博弈中,提供了最坚实的民意基础。 以上信息来源于大公评论
美国驻华大使馆的账号发布了一条令人匪夷所思的内容:“美国财政部部长贝森特:特朗
【68评论】【2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