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媒体报道10月20日晚报道,俄罗斯国防部通稿指出,俄罗斯中部集团军部队经积

御史流芳悠久 2025-10-20 20:07:43

俄罗斯媒体报道10月20日晚报道,俄罗斯国防部通稿指出,俄罗斯中部集团军部队经积极进攻行动,成功控制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的丘尼什克居民点,取得战场新进展。   俄罗斯国防部通稿里说的“战场新进展”,说白了就是战术层面往前挪了挪,根本算不上什么能决定战局的大胜仗。   丘尼什克这处居民点能有价值,全靠它离战略要地波克罗夫斯克近,要知道波克罗夫斯克可是顿涅茨克西北方向的交通枢纽,一直是乌军东部前线的“后勤心脏”,好几条公路和铁路都在这儿交汇,平时全靠它给前线部队送弹药、送物资,所以俄军早就把它当成“顿涅茨克的门户”。   现在俄军把丘尼什克控制住了,相当于在乌军的防线上撬开了一道小缝隙,但要真说撼动战局,还差得远呢。   再看地理位置,丘尼什克刚好卡在波克罗夫斯克的外围防御圈上。其实俄军想围堵波克罗夫斯克,已经快一年了,2024年8月的时候,俄军离波克罗夫斯克还有12公里,到10月中旬就推进到4公里外的新特鲁德村了,现在拿下丘尼什克,等于又把前沿阵地往前挪了一截,节奏和之前中部集团军“24小时推进5.2公里”差不多。   可丘尼什克本身规模特别小,既没有坚固的工事,也不是什么交通节点,俄军能顺利控制住,更多是因为乌军的防线早就绷得紧紧的,没什么余力了。   现在乌军在顿涅茨克方向,每公里防线上才9个人,远低于标准配置的25人,而且60%的兵力还被拖在巴赫穆特,根本没办法把所有空隙都补上。   俄军这次行动还是用了老办法,就是“体系化蚕食”战术,不是靠硬冲硬打。   中部集团军先是用“龙卷风”火箭炮把乌军外围的3个火力点都覆盖了,接着让T-90M坦克带头冲,再配上“台风-VDV”空降战车清理剩下的敌人,电子战部队全程干扰,让乌军的通讯全断了,最后步兵分队挨家挨户清剿,整个过程下来还不到12小时,和之前拿下新特鲁德村的打法一模一样。   有参加这次行动的士兵说,乌军只能靠烧民居来设置路障,不少村民还主动给俄军指火力点的位置,这也能看出来乌军在当地的控制力已经弱下来了。   但就算这样,俄军推进也不是没代价,要知道之前乌军在波克罗夫斯克方向,一天就挡住了俄军47次进攻,能看出来这儿的争夺一直很激烈。   更关键的是,丘尼什克丢了,只是乌军防线一连串松动的一个表现。早在2025年7月,俄军就已经推进到波克罗夫斯克南部了,8月又控制了近郊的皮什查内村,现在丘尼什克被占,等于在乌军波克罗夫斯克到斯拉维扬斯克的防线上,又撕开了一个缺口,和之前谢列梅普里扬斯克森林失守后出现的20公里宽缺口能呼应上。   可这道“小口子”要变成真正的战略突破,没那么容易。波克罗夫斯克现在还有1.2万居民,其中不少被乌军当成了“人盾”,而且城市周边还有三道防御工事,俄军要是真想拿下这座枢纽,至少还得突破最后7公里的防线,可现在离市区最近的俄军部队,也才到3公里的地方。   从整个战局来看,控制丘尼什克更像是俄军“南北对进”计划里的一步闲棋。2025年5月到现在,俄军在顿涅茨克已经多控制了5000平方公里的地方,中部集团军一周内就解放了4个定居点,丘尼什克只是其中一个。   俄军这么做的真正目的,就是通过不断小幅推进,消耗乌军的有生力量。现在乌军每天的损失都到1500人了,补充兵力的速度根本赶不上伤亡的速度,单兵的弹药配额也从150发一下子降到45发,而且北约的援助还因为美国的法案卡住了,迟迟送不过来。   所以说,俄军拿下丘尼什克,本质上就是用战术上的“小胜利”慢慢积累战略上的优势,为之后进攻波克罗夫斯克这个铁路枢纽铺路,根本不是通稿里说的“战场大捷”。   这处居民点换了主人,就是俄军“分段渗透、稳步蚕食”战术的必然结果,也是乌军防御体系越来越弱的体现。它就像攻城的时候搭起来的第一块云梯,确实让胜利看起来近了一点,但离攻破城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远没到能改变顿巴斯战局走向的程度。   俄军要真想在战场上掌握主动权,最后还是得看能不能拿下波克罗夫斯克这个核心枢纽,而控制丘尼什克,不过是这场持久战里又一个不起眼的战术节点罢了。  

0 阅读:13
御史流芳悠久

御史流芳悠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