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可以不让中国进国际空间站,不让荷兰卖光刻机给中国,可以不让伊朗卖石油给中国,可以不让中国电动车进入美国市场,可以……但是不允许中国稀土不卖给美国! 2011年,美国国会蓄意炮制“沃尔夫条款”,打着“国家安全”的幌子,将中国排斥在国际空间站之外,该条款规定,NASA不得与中国合作,中国科学家赴美参会还会面临长时间盘查。 结果呢?中国自己造了个“天宫”空间站,2025年已经满员运行,而美国的国际空间站却因为老化快退休了,这波封锁,反倒让中国航天成了“独立自主”的代言人。 芯片领域更绝,2024年,美国逼着荷兰ASML公司不卖EUV光刻机给中国,连DUV光刻机都不放过,美国想的是:卡住芯片设备,就能卡住中国科技。 可中国偏不信邪,上海微电子的28nm光刻机已经能批量生产,华为的芯片设计也突破了封锁,现在美国车企还在为芯片短缺发愁,中国电动车却已经卖到欧洲去了,这波封锁,封了个寂寞。 能源领域也不放过,2025年,美国以“芬太尼问题”为借口,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还把中国电动车排除在补贴范围外,关税直接拉满。 结果呢?中国电动车在泰国、欧洲卖得火爆,美国本土车企却因为没竞争力,销量一落千丈,这波“保护”,保护了个寂寞。 但当美国想把封锁手伸向稀土时,剧情直接反转,全球90%的稀土分离产能、93%的磁体制造产能都在中国手里,美国83.7%的稀土得靠中国供应。 从F-35战斗机的雷达,到特斯拉电动车的电机,从人形机器人的关节,到半导体激光器的核心部件,稀土就是现代工业的“维生素”。 2025年,中国对稀土一管控,美国立马慌了,五角大楼的F-35生产线因为缺稀土,差点停工;特斯拉每辆车的电机成本因为稀土涨价,直接飙升;欧盟的“2035年禁售燃油车”计划,因为磁材短缺,差点黄了。 美国MP Materials公司虽重启稀土矿,可八成矿石仍远渡重洋至中国加工;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能在马来西亚分离重稀土,但其设备技术皆发轫于中国。此轮稀土反击,直击美国“命门”。 美国的“封锁清单”更像是一份“中国创新激励清单”,从空间站到芯片,从电动车到稀土,美国每封锁一次,中国就逼着自己创新一次。 现在中国航天能自己建空间站,芯片能突破封锁,电动车能领跑全球,稀土还能卡住美国的脖子,这波封锁,反倒成了中国崛起的“加速器”。 但美国这波操作也暴露了一个真相:在全球化产业链里,封锁和反封锁的博弈永远不会停,但真正的强者,从来不是靠封锁别人,而是靠自己掌握核心资源和技术。 当中国在稀土领域说了算的时候,美国的“双标”嘴脸就藏不住了,他们能封锁一切,却唯独不敢让中国不卖稀土,因为这关乎他们的国防、科技和经济命脉。 历史早就证明,封锁的尽头不是胜利,而是创新的起点,当中国在航天、芯片、电动车领域一路狂奔时,美国的封锁反而成了“背景板”。 未来的国际竞争里,真正的强者不会靠封锁别人,而是靠开放合作和自主创新,在全球产业链里站稳脚跟。 所以下次美国再拿“国家安全”当借口时,咱们就笑笑。毕竟这出“双标”大戏的最终赢家,从来都是那个敢于突破封锁、拥抱创新的人。
就在刚刚荷兰终于认了10月18日,荷兰经济事务大臣文森特·卡雷曼斯突然
【119评论】【6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