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比特币其实永远也挖不完,比特币总量是2100万枚,代码里都写死了,改不了,但你可能不知道,这2100万枚其实永远挖不完,挖矿奖励每四年会减半,到最后,你得花大力气才能挖到几分之一枚,甚至更少,这就像用大炮去打蚊子,费劲还不划算。 比特币的挖矿规则,简直是个“数学套娃”:每挖21万个区块,奖励就砍一半,2009年刚出来时,挖一个区块能拿50枚;2012年第一次减半,变成25枚;到2024年第四次减半后,只剩3.125枚了。 按这速度算,最后一枚比特币得等到2140年才能挖出来,但到那时候,矿工可能得花好几年,烧掉一堆电,才能挖到零点零零零几枚,跟用大炮打蚊子似的,累死还赚不回本。 中本聪为啥这么设计?他模仿黄金的稀缺性,想让比特币总量恒定,对抗法币随便印钱的毛病,但现实比理论狠多了,奖励越少,矿工越得靠交易手续费赚钱。 2025年比特币网络每天处理40万笔交易,矿工靠手续费能赚多少?平均每笔1.5美元,一天下来才60万美元,可全球矿工每天烧的电费,可能比这多十倍! 2025年挖比特币,早不是“家里放台电脑就能挖”的年代了,现在挖一枚比特币,平均成本在2.6万到2.8万美元之间,但具体到每个矿工,差别能大到离谱。 就说硬件吧,一台高端矿机卖10万多,功率1500瓦,24小时开着,一天电费就得3.6美元。 但电价才是“命根子”:美国得州的矿工,能拿到3.2美分/度的低价电,成本压到2.6万美元,中国四川的矿工,因为政策加价,电价可能超6美分/度,成本直接飙到3.7万美元。 更惨的是,2025年比特币价格要是低于3万美元,超60%的矿机都得亏钱,这也是为啥美国现在占了全球75%的算力,低电价、政策支持,大矿场能“靠量压成本”,小矿工只能“看天吃饭”,价格一跌就凉凉。 说比特币永远挖不完,其实是在说:它的“稀缺性”是场精心设计的“套路”,中本聪用代码锁死总量,却用减半机制把挖矿变成了“耐力赛”,矿工得拼电价、拼硬件、拼政策,甚至拼运气。 但这场游戏的底层逻辑,早就不是“去中心化”的初心,2025年,特斯拉、灰度这些大机构通过ETF,已经握着超40%的比特币流通量,矿池算力被三家公司垄断,普通散户只能在二级市场“追涨杀跌”。 比特币的“数字黄金”神话,更像是大资本的“割韭菜游戏”,等最后一枚比特币被挖出来,可能早就在大机构手里了。 更现实的是,量子计算机要是2030年代突破了,比特币的加密算法可能被破解;各国央行数字货币一普及,比特币的“支付属性”可能直接凉凉,到那时候,2100万枚的“总量神话”,还能忽悠多少人? 比特币的“挖不完”,本质是场用数学规则玩的“信任实验”,它让我们看清:当代码遇上人性,当稀缺性撞上资本,最后赢的,可能从来不是“挖矿的人”,而是“定规则的人”。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比特币其实永远也挖不完,比特币总量是2100万枚,代码里都写死
掘密探索
2025-10-07 10:53:24
0
阅读:873
点滴
阿基里斯永远追不上乌龟,芝诺悖论?
养天和
拼多多就是学他的
我是一个文盲
南美有些物业公司随意印超,还不如虚拟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