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掏空巴西森林?大豆贸易背后的生态迷局

凡之谈世界 2025-10-19 02:09:30

纽约时报中文网 10 月 17 日写道:“中国对大豆的需求正在严重损坏巴西的森林和草原。随着中国停止购买美国大豆,巴西农民正在游说取消森林砍伐限制,以便向庞大的中国市场销售更多大豆。塞拉多生态区近一半的原生植被已经消失,被放牧和种植大豆所取代。” 这话听着就有点不对劲,分明是把复杂的事儿往简单里凑,透着股刻意找靶子的味道。巴西雨林和草原变少,又不是今天才开始的新鲜事,卫星对着那儿拍了几十年,植被缩减的痕迹一年比一年明显。 2023 年一年就没了六千多平方公里,差不多是六个香港那么大的面积,这要是真追根溯源,哪能一根绳子直接拴到中国买大豆上。 巴西那地方的种地条件本就带着先天矛盾。雨林腹地被高原围着,土壤薄得很,养分少还保不住水。当地人想种点东西,早年就靠砍树烧荒,一把火下去,土壤里的肥力撑不了三五年就耗光了,只能再往更深的林区挪。 这种开荒模式,在没有大规模出口大豆之前就存在几十年了,说白了是地理条件逼着人走的短视路子,跟谁来买货没直接勾连。 更别提地下那些矿产的吸引力。多少国际资本盯着巴西的资源,露天矿坑一挖就是好几公里宽,周边的树全被推平,雨水一冲,表土跟着就往河里淌。这种破坏比种大豆来得直接多,可纽约时报的报道里连提都没提。 亚马孙河原本是雨林的天然保护带,现在倒成了运矿运粮的通道,航运成本每降一点,河边砍树的人就多一批,这账怎么算也轮不到中国买家头上。 还有那条硬生生切进雨林的公路,沿途的植被就像被啃过似的,一年比一年稀疏,这难道也是中国需求逼出来的? 就算说大豆贸易,这里头的门道也深着呢。砍一片雨林种大豆,短期赚的钱能比保护它的生态价值多两百倍,这种诱惑摆在眼前,就算没有中国市场,当地想赚快钱的人也未必能按捺住。 中国从来没逼着谁去砍树,反倒一直在跟巴西谈可持续种植,想在买豆子和保植被之间找个平衡。真正在背后鼓捣的,是那些操控粮价的国际资本,还有为了眼前收益去游说政府放宽限制的势力,这些人才是把生态当筹码的主儿。 气候变化更是把这摊子事搅得更乱。巴西北部的气温二十年里升了一度多,干旱一年比一年严重,火灾也跟着变多。 2023 年查出来的火灾,八成以上都是人为放的,要么是为了开荒,要么是为了清理林地,跟谁买大豆没关系,纯粹是急着开发的短视行为。 现在雨林都快从吸二氧化碳的 “地球肺” 变成往外排碳的源头了,这种恶性循环,哪是 “中国要豆子” 能解释的。 纽约时报这会儿盯着中国不放,怎么不说说全球粮食贸易里的老毛病。以前西方资本操控市场的时候,为了利润毁环境的事儿干得还少吗?巴西的农业早就被国际粮商绑住了,种什么、卖多少钱,都得看人家的脸色。 真要追责,也该追那些只算经济账不算生态账的资本,还有跟不上节奏的当地监管。可报道偏偏跳过这些关键,一门心思把矛头对准中国,这倾向性也太明显了。 全球贸易里的生态问题从来都是盘乱账,地理条件、资本逐利、政策漏洞、气候变化,哪一环都脱不了干系。 把巴西森林消失的锅甩给中国的大豆需求,就像看见地上有水,不找漏水的管子,反倒怪路过的人踩了一脚。这种捡了芝麻丢西瓜的报道,很难让人觉得是真的关心雨林,倒像是借着环保的由头转移视线。 真要是为巴西森林着急,不如去问问那些挖矿的、修路的资本,为什么眼里只有利润没有树。也可以看看当地的监管为啥跟不上,卫星明明能查出违规,可非法砍树的手段越来越隐蔽,执法的根本抓不过来。这些真正的毛病不解决,光盯着一个买家说事儿,除了制造矛盾,啥用没有。 说到底,环保从来不是一方的事儿,得靠产业链上每个环节一起使劲。中国作为买家,没道理替所有问题背锅。 纽约时报这波报道的逻辑,仔细琢磨琢磨,确实有点 “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的意思,可惜靶子找错了,那点假装出来的环保心思,压根没用到正经地方。 参考文章:菲常视野陈菲 10.17 纽约时报中文网今天(10月17日)写道:“中国对大豆的需求正在严重损坏巴西的森林和草原。

0 阅读:101

猜你喜欢

凡之谈世界

凡之谈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