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决定不再使用美国港口,并向特朗普政府开出罚单,最高税率提升78%,既然特朗普坚持征收港口费,中方将采取反制措施使其无法获得相关收入,同时强调中国市场并非唯一选择且具有战略灵活性。 中美贸易摩擦这几年没消停过,特朗普第二任期一上来就继续推行“美国优先”。2025年2月,他签了行政令,对中国进口商品加10%关税,说是为了平衡贸易逆差。 这其实是延续他第一任时的风格,那时候从2018年起就层层加码关税,覆盖了从钢铁到消费品的各种东西,结果导致美国消费者多掏了不少钱。 数据显示,到2025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中,60%都得缴纳关税,平均税率在20%左右。特朗普团队觉得这逼企业回流美国,但实际是很多公司还是在中国供应链上,因为成本低,效率高。 中国从2011年起就对美国某些产品征收反倾销税,比如光纤这块。2025年3月,中国商务部启动了对美国光纤的反规避调查,这是中国头一回搞这种调查,针对美国企业改产品分类来躲关税。 调查花了半年时间,收集了贸易数据和企业报告,最终在9月3日出结果,对康宁公司加37.9%,德拉克通信78.2%,OFS-费特33.3%,其他美国公司一律78.2%。 这税率从9月4日起生效,一直管到2028年4月,目的是保护国内像长飞光纤这样的企业不受挤压。 特朗普不光在关税上动手,还盯上了航运。2025年3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启动了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业的301调查,说中国补贴太多,影响美国本土产业。 调查结果在4月17日出来,从10月14日起,对中国拥有或运营的船征收每净吨50美元的费用,中国建造的船每年加30美元,一直到2028年。 这费用直接推高物流成本,美国国内航运和零售业成本上升,因为中国货在美国进口中占大头,差不多45%的业务靠这个。 特朗普团队想通过这招提振美国造船业,顺便创收,但忽略了中方会怎么应对。 中国交通运输部10月10日就公告了反制措施,从10月14日起,对美国拥有、运营或建造的船征收每净吨400元特别港务费,一年最多5个航次,每年加码到2028年达到800元。 这费用跟美国那50美元差不多,基本是对等回击。中方船公司已经开始调整路线了。 数据显示,从3月底起,中国到美国的货轮数量降了三分之一,4月份就取消了80个航次,少运了64万到80万个标准集装箱。 这些货转去了加拿大温哥华港、墨西哥恩塞纳达港,甚至东南亚和中东的港口。通过陆路转运进美国,既避开了高费,又保持贸易流动。 例如,越南胡志明港的吞吐量涨了四成,一季度对东南亚的出口量同比增5.1%。 这调整让美国港口直接凉了半截,洛杉矶港作为最依赖中国货的地方,业务下滑45%,5月初还出现连续12小时没中国船靠岸的情况,这是疫情后头一遭。 港口收入掉得飞快,工人就业也受冲击,工会直找政府要说法。特朗普见势不妙,10月11日在社交媒体上发帖,说中国在搞怪事,还威胁加100%关税,从11月1日起生效,外加限制软件出口。 但中国商务部13日就回应,说这不是中国先挑事,是特朗普的单边主义害的,还强调中国不怕贸易战,会坚决维护权益。 全球贸易盘子这么大,中国早就在分散伙伴,加大对东南亚、中东的投资,航线调整就是证明。特朗普的关税战从第一任就没赢过,贸易逆差不降反升,还让美国企业头疼供应链。 特朗普团队想用关税逼企业回流,但调研显示很多美国公司还赖在中国,因为不确定性太大,越南、印度这些备选地也挨了特朗普的互惠关税,加到跟中国差不多高。 这贸易博弈暴露了中美在战略上的差距。中国玩的是长期布局,丰富多元贸易救济手段,保护本土产业,特朗普威胁多过实际。 中国通过一带一路,早就在全球布点,港口投资多,战略灵活性强。特朗普第二任期面临多重挑战,关税战升级后,国内通胀压力大。 但中国国内产业升级快,光纤市场空间稳,出口转向新兴市场。
特朗普称“是中国逼我的”,美媒炸锅,美国船商已乖乖向中国交钱中美贸易战这几年
【4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