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觉得,曹操再 “坏” 也没杀汉献帝,儿子曹丕虽逼禅让,也只是将汉献帝贬为山阳公,让他安享几十年,子孙兴旺;可司马家族完全不同,不仅夺江山的方式让人不齿,还埋下了 “五胡乱华” 的祸根,对比之下,曹家几代人反倒像明君明主。 先看曹家对汉献帝的态度: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虽掌控实权,却始终没对汉献帝下杀手,给了他表面上的尊荣;曹丕逼汉献帝禅让后,也没赶尽杀绝,而是封其为山阳公,允许他在封地保留礼制,汉献帝此后活了几十年,妻妾成群、子孙兴旺,结局在亡国之君里算得善终。 再看司马家族:他们夺江山毫无 “功绩” 支撑,司马懿靠装病隐忍、发动高平陵之变夺权,司马师、司马昭更是靠杀戮排除异己 —— 曹爽被满门抄斩,曹家宗室几乎被屠戮殆尽,连支持过他们的老臣都难逃牵连。晋朝开国的血腥程度,甚至超过了三国鼎立时期的战场对抗,完全是靠暴力抢夺曹魏的胜利果实。 更关键的是后续影响:曹家几代人(曹操、曹丕、曹睿)虽有争议,但始终在稳定北方、发展国力,为统一打下基础;可司马家族建立晋朝后,不仅没能稳固统治,反而因分封制引发 “八王之乱”,最终导致 “五胡乱华”,让中原陷入数百年的黑暗与战乱。这种 “夺位不正、治国无能” 的表现,也让司马家的口碑远不如曹家。 很多人对司马家没好感,正是因为他们既无 “开国之功”,又无 “治国之能”,靠阴谋诡计和血腥杀戮夺权,却给华夏带来深重灾难;而曹家虽有 “挟天子” 的争议,却在乱世中展现了治理能力,对亡国之君的处置也留了余地,两相对比,差距显而易见。 大家觉得,曹家对汉献帝的 “留余地”,是出于仁慈还是政治考量?司马家的差评,仅仅是因为夺位方式,还是更多源于后续的乱世影响?
刘邦称帝后返回沛县,被街头老丈嘲笑,刘邦问:你晓得我是谁?老丈怼道:管你哪路官。
【3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