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商务部正式宣布了!10月18日,中方商务部宣布,在中方代表与美财长贝森特举行

力量华哥 2025-10-18 19:09:20

中方商务部正式宣布了!10月18日,中方商务部宣布,在中方代表与美财长贝森特举行远程视频通话后,双方一致同意尽快举行新一轮经贸谈判。[熊猫] 10月18日,中国商务部宣布,在与美国财长贝森特视频通话后,双方同意尽快举行新一轮经贸谈判,这个消息传出后,不少关注中美关系的人都松了口气,毕竟过去几个月两边的动作看起来火药味挺浓。 回看最近这段时间,美国对中国的船舶、海事和造船业实施了一系列管制措施,还把多家中国企业拉进出口管制清单,中方的反应也很直接,对稀土相关物项和技术实施出口管制,同时对美国船舶收取特别港务费。 稀土这招确实打到了要害,美国的F—35战斗机、英伟达的AI芯片都严重依赖中国稀土供应链,中方宣布管制后,美国军工企业的库存明显下降,甚至可能影响到了F—35的生产计划。 美国那边的压力其实也不小,特朗普重启对华贸易战后,美国国内的通胀压力开始上升,多种因素导致,部分零售巨头成本增加、商品价格上涨。 美国国债市场也出现了波动,加上特朗普的支持率在下滑,这些因素加在一起,让美方的态度开始软化。 这次能坐下来谈,谈判桌外的较量也起了作用,中国这几年跟拉美、东南亚、中东的经贸合作明显加强,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也在跟中国扩大合作,这些都给中方增加了筹码。 从目前的情况看,下一轮谈判的议题可能会更广,美方可能会提出中国服务市场开放、人民币汇率等话题,也可能在技术限制方面继续施压,单纯的关税牌效果已经不明显了,美方下一步可能会打出外交牌甚至安全牌。 中方手里的牌也不少,除了稀土管制,锂电池关键材料、太阳能电池板产业链这些领域,中国都占据优势地位,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更是如此,全球前十大动力电池企业有六家是中国的,市场份额超过60%。 中美之间的较量已经不是简单的贸易逆差问题了,本质上是在争夺全球化时代的规则制定权,中方这几年不断完善出口管制体系,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构建制衡能力,这个转变很明显。 对企业来说,这种不确定性迫使它们必须调整策略,国内的纺织企业面对高额关税,开始加速开拓南美、非洲市场,同时加大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投入,有些企业把部分生产环节转移到东南亚,利用RCEP框架下的关税优惠来规避风险。 从更大的格局看,中美博弈已经不只是两国之间的事了,欧盟、日本、韩国这些经济体都在观望,它们既不想完全站队美国,也不愿意跟中国市场脱钩,这种微妙的平衡状态,给中美谈判增加了更多变数。 美国商界对贸易战的态度也在分化,科技公司因为依赖中国市场和供应链,对持续加征关税持保留态度,农业州的农民更是叫苦不迭,大豆、玉米对华出口大幅下降,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收入。 中国的态度一直比较明确: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这种表态听起来简单,但背后的逻辑很清晰,就是不会牺牲核心利益,但愿意通过平等对话解决问题,关键还要看美方能不能放下极限施压的老一套。 新一轮谈判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现在还不好说,从历史经验看,中美经贸谈判通常需要经过多轮才能达成协议,2018年到2020年的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就是经过13轮高级别磋商才最终签署的。 这次谈判面临的环境比之前更复杂,美国国内的政治极化在加剧,中期选举临近,特朗普需要给选民交代,这会影响他在谈判中的灵活度。 中方这边,经济正在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对外部市场的依赖度在下降,内需市场的潜力在释放,这种结构性变化,让中方在谈判中有了更强的战略定力。 从实际影响看,普通人最关心的还是生活成本,如果中美贸易摩擦继续升级,进口商品价格会继续上涨,出口企业的订单会受影响,就业市场也会有压力,反过来,如果谈判取得进展,这些压力都会缓解。 对投资者来说,中美关系的走向直接影响市场预期,每次传出谈判消息,股市就会有反应,这次宣布启动新一轮谈判后,A股相关板块出现了明显上涨,说明市场对缓和预期比较强烈。 不过也要保持理性,即使这轮谈判取得进展,中美之间的结构性矛盾短期内也难以解决,技术竞争、产业链安全、地缘政治这些深层次问题,不是一两轮谈判就能解决的。 未来中美关系可能会进入长期的竞争与合作并存状态,在一些领域会继续博弈,在另一些领域会寻求合作,这种复杂的关系,需要双方都有足够的智慧和耐心去处理。 对中国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做好自己的事,继续推进科技创新,提升产业链水平,扩大内需市场,这些才是长期应对外部压力的根本之道,外部环境再复杂,只要自身实力够硬,就有足够的回旋空间。 这次谈判能走多远,还要继续观察,但至少双方重新坐下来谈,总比继续对抗要好,全球经济已经够脆弱了,中美作为最大的两个经济体,有责任为全球经济稳定做出努力。 信息来源:新华社

0 阅读:56

猜你喜欢

力量华哥

力量华哥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