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吨矿渣,才是美国稀土翻不过的“五指山”

史之春 2025-10-18 16:54:05

别再扯什么储量和高科技了,稀土的命门,在“矿渣”里!一卡车矿石,提炼1克稀土,剩下9.99吨矿渣谁来处理?只有中国这个“基建狂魔”,能顺便把这些“垃圾”消化掉,这才是美国真正的心病。   这矿渣可不是普通的泥土疙瘩,里面含有铅、镉这些重金属,还有钍、铀这些带放射性的元素,随便堆在那儿,雨水一冲就渗进土壤和地下水,周边的庄稼长不好,人喝了水也容易生病。   更头疼的是处理成本,每吨矿渣要花三四百块钱,可回收点有用的东西也就值一百多块,干这活儿纯粹是亏本买卖,哪家企业愿意干呢?所以说稀土的命门在矿渣里,一点不夸张——你就算有再好的提炼技术,炼完剩下的矿渣处理不了,要么违法排污挨罚,要么就得停产,这产业根本没法持续。   这事儿放到美国身上,就成了实打实的“心病”。他们其实不缺稀土,加州的芒廷帕斯矿、怀俄明州地下全是宝贝,去年一年就挖了4.5万吨矿石,堆在港口像小山似的。可早年间他们觉得提炼稀土又脏又赔钱,干脆把活儿都甩给别人,自己连处理矿渣的手艺都丢了。   以前芒廷帕斯矿处理矿渣多粗放啊,放射性废渣找块空地露天堆着,废水往沉淀池一倒就算完事,周边环境早就被搞坏了。现在想捡起来可难了,美国环保法规严得很,建个稀土加工厂光环保评估就得两三年,成本还是中国的三五倍,资本家精得很,这种吃力不讨好的生意谁愿意投钱?   马斯克都说实话了,美国挖出来的稀土,还得送到中国来“洗澡”提纯,不然就是堆废土。你说他们能不急吗?想搞稀土自主摆脱依赖,可9.99吨矿渣的难题解决不了,一切都是白搭,这不就是块咽不下的心病嘛。   反观咱们中国,为啥就能把这“烫手山芋”变成宝贝?关键还是“基建狂魔”的本事刚好对上了矿渣的“脾气”。咱们处理矿渣有套办法,不是硬砸钱去填,而是先把里面的“余粮”榨干,再变废为宝。   比如内蒙古包头的矿区,以前处理矿渣回收率才35%,后来用上微生物堆浸技术,让特殊细菌把残留的稀土“吸”出来,回收率一下提到60%,成本还降了四成。剩下的渣子也不浪费,先送到机器里磨碎,用特殊工艺把重金属和放射性元素固定住,不让它们跑出来,然后就成了基建的好材料。   你出门走的柏油路,说不定就掺了处理过的矿渣——这东西混在沥青里,路面更结实还不容易裂。江西的稀土矿区附近,不少水泥厂都用矿渣当添加剂,烧出来的水泥硬度更高,还省了石灰石原料。   更厉害的是填矿坑,有些老矿区挖得坑坑洼洼,把处理好的矿渣填进去压实,再铺上土层,既能恢复地貌,还能种庄稼或者建厂房。咱们这几年到处修路、盖楼、搞生态修复,每年都要消耗海量的建材,刚好把这些处理好的矿渣“消化”掉,简直是一举两得。不像别的国家,基建规模没这么大,处理完的矿渣没地方用,只能堆着占地方,自然就觉得这是负担。   其实这里面还有个门道,咱们的政策和技术配合得好。国家要求2025年稀土尾矿综合利用率得达到60%,还给符合标准的企业发补贴,比如增值税即征即退,鼓励大家搞技术研发。企业有动力,技术就进步得快,现在已经能根据不同矿渣的特点,搭配物理分选、化学处理、生物浸出这些技术,像搭积木似的调整工艺,既环保又省钱。   反观美国,中小企业想搞矿渣处理,既拿不到补贴,又扛不住高成本,只能眼睁睁看着矿石运到中国来加工,《纽约时报》都无奈说“矿山是美国的,矿产是中国的”。   说到底,稀土这东西,真不是有矿就能玩得转的。那9.99吨矿渣,既是环境考题,也是产业考题。美国卡壳在没本事处理,又没地方消耗;咱们却靠着基建的大盘子和实在的技术,把“垃圾”变成了资源。   咱这哪儿是简单的“基建狂魔”运气好啊,分明是把难题拆解成了可解决的小事,一步一步做成了别人做不到的事。这才是咱们在稀土领域站得住脚的真本事,也是美国最羡慕又学不来的地方。

0 阅读:803

猜你喜欢

史之春

史之春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