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澎湃新闻2025年10月17日报道,我国外交部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再次回应了荷兰政府干预中资企业安世半导体运营的事件,强调有关国家应纠正错误做法,停止破坏全球产业链。 安世半导体作为中国闻泰科技子公司,其荷兰恩智浦原厂生产线掌握着车规级芯片关键工艺。 全球汽车MCU(微控制单元)市场15%的产能集中于此,特别是特斯拉全系车型的电源管理芯片完全依赖该厂供应。荷兰经济事务部内部评估报告承认,若安世停产,欧洲汽车业将面临三个月停工风险。 更敏感的是军事应用,荷兰军方的"拳师犬"装甲车、F-35战机部分航电系统使用安世生产的抗辐射芯片。这种"军民两用"特性,使简单的商业收购案蒙上安全阴影。 荷兰首相吕特面临艰难抉择:美国商务部威胁将荷兰光刻机企业ASML排除出半导体补贴清单,而中国则暗示可能限制稀土镓、锗出口作为反制。这种"两头受压"的处境,迫使荷兰采取看似矛盾的策略——表面配合美国制裁,私下却延长安世的技术许可期限。 更微妙的是欧盟内部分歧。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公开反对荷兰做法,认为"过度保护主义将损害欧洲竞争力";而法国则支持强硬路线,试图借此扶持本土芯片企业。这种分裂,使荷兰的决策充满变数。 安世半导体掌握的0.13微米BCD工艺是电力电子芯片的黄金标准。该技术能同时处理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特别适合电动汽车的功率转换系统。欧洲车企的调研显示,替代该技术需投入20亿欧元研发,且周期长达五年。 更关键的是专利壁垒,安世拥有混合信号处理的217项核心专利,若荷兰强制技术剥离,可能触发国际专利诉讼。这种法律风险,使任何接管方案都难以实施。 美国国防部2025年发布的《关键供应链评估》将安世列为"二级风险点",认为其芯片可用于无人机导航系统。 但行业专家指出,安世产品多为民用规格,军用品通常需特殊产线。这种"泛安全化"指控,暴露美国遏制中国科技发展的真实意图。 更深远的是标准之争,中国正在推广的"华大半导体"车规标准若与安世技术融合,可能挑战欧美主导的AEC-Q100标准。这种标准话语权的争夺,才是博弈的核心。 安世事件已引发跨国车企的应急准备。宝马集团将芯片订单分散到英飞凌和意法半导体,但工程师反馈兼容性调试需六个月。更严重的是二级供应商危机,德国博世集团的ESP车身稳定系统核心芯片完全依赖安世,库存仅够维持四周。 亚洲供应链同样紧张。韩国现代汽车被迫启用备用方案,采用本土企业三星的芯片,但功耗增加导致续航缩水8%。这种性能损失,在竞争激烈的电动车市场可能是致命的。 中国对荷兰的制约手段远超想象。荷兰光刻机巨头ASML每年需从中国进口200吨超高纯度稀土,用于透镜系统镀膜。更关键的是市场依赖——中国占ASML销售额的48%,这种经济纽带使荷兰不敢过度冒险。 更聪明的是技术合作替代,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正在与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所洽谈,计划共建车规芯片研发中心。这种"绕开荷兰"的方案,既保全面子,又实质推进自主化。 当前局势与2018年美国制裁中兴通讯高度相似,但中国应对已更成熟。当时被动挨打的局面,促使中国建立半导体大基金,布局全产业链。安世半导体当年的收购,正是这种战略的一部分。 更值得玩味的是日本教训。1980年代日本半导体业在美压榨下衰落,而韩国三星趁机崛起。历史表明,外部压力可能成为产业升级的催化剂。 欧盟芯片法案承诺投入430亿欧元扶持本土产业,但成员国各自为政。意大利将资金用于汽车芯片,波兰专注工业芯片,法国重点发展军用芯片,这种分散投入难以形成合力。 更根本的是人才缺口。欧洲微电子研究中心IMEC报告显示,欧洲芯片工程师平均年龄49岁,年轻人才流失率年增12%。这种结构性危机,非短期投入能解决。 北约联合军需司令部担忧,若芯片供应链断裂,欧洲主导的"主战坦克通用架构"项目将搁浅。该项目依赖统一的芯片平台实现盟军装备兼容,而安世正是关键供应商。 更敏感的是航天领域。欧洲航天局的伽利略导航卫星使用安世抗辐射芯片,若供应中断,卫星更新计划可能延迟三年以上。这种战略影响,远超商业范畴。 当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强调"维护全球产业链"时,其背后是经过精密计算的战略布局。半导体作为数字时代的基石,其供应链稳定性关乎各国核心利益。 安世事件看似是中荷双边纠纷,实则是全球科技秩序重构的探路石。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技术自主与全球合作如何平衡,将决定未来十年的国际格局。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信息来源:荷兰政府控制安世半导体危害供应链,外交部回应 2025-10-17 17:37·澎湃新闻
中方反击闻泰科技股权遭冻结,荷兰这下开始懵了:局势为啥和想象的不一样!荷兰是
【60评论】【3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