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明抢安世,捅了大篓子?中方精准反制,欧洲供应链告急 2025年9月底,荷兰

飞天史说 2025-10-18 15:46:44

荷兰明抢安世,捅了大篓子?中方精准反制,欧洲供应链告急 2025年9月底,荷兰政府突然出手,把中国安世半导体的资产和控制权一锅端了。理由说得冠冕堂皇,“国家安全”,可操作比闪电还快,七天内裁决,这速度让人目瞪口呆。 消息一出,国际市场像被扔进石头的水塘,涟漪一圈接一圈。中方没有磨叽,精准反制,直接拧紧出口阀门,欧洲汽车行业瞬间拉响警报。 按理说,欧洲一向讲究程序正义,处理这种跨国资产冻结,向来是慢工出细活,一般都要拖上三个月。 可这回,荷兰政府像是着了急火,9月30日直接挥刀决断,七天内冻结安世所有海外资产,把中国籍CEO晾在一边,99%的股权一股脑托管给第三方。 说白了,整个过程就像一场“法律快闪”,连欧盟内部的老规矩都顾不上了。媒体也坐不住了,权威财经报纸直言荷兰这操作太离谱,根本没给出拿得出手的证据。 对比以前类似案子,平均都拖上92天,这回七天闪电战,怎么看都有点“心虚跑路”的味道。说是“技术转移风险”,可谁都明白,这其实是给美国递刀子。 美国这些年对中国高科技企业紧追不舍,只要是中国沾边的半导体,都得找个由头上手。 荷兰这次明面上是为自己“护航”,实际上是被大哥推着走。有人说,荷兰这就是典型的“两头讨好”,可惜算盘打得响,结果却捅了大篓子。 荷兰的动作像多米诺骨牌第一颗倒下,后面连锁反应一发不可收拾。中方没让人等太久,五天后,10月4日,直接宣布对安世中国工厂实施出口管制。什么意思?核心芯片、关键零部件,统统不许出口到荷兰。 荷兰刚把安世“请”到自己碗里,扭头发现碗里根本没粮。中国这招可谓快准狠,直奔荷兰最怕的地方下手。根据中国的《出口管制法》,这不是家长里短的口水仗,条条框框都写得明明白白。 消息传到欧洲,芯片价格像被按下加速键,现货市场一天一个价,采购经理们心里直冒汗。有些欧洲采购商直呼“疯了”,本来就缺货,现在彻底断供,市场比股市还慌。 安世在全球汽车芯片市场份额不小,欧洲车厂一辆车得装好几百块芯片,这一下,谁都跑不了。 中国的反制动作,不仅仅是“以牙还牙”,更是瞄准了欧洲最薄弱一环,稀土、半导体这些关键资源,中国早就掌握了不少王牌。荷兰这回是真体会到了,什么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欧洲汽车行业最先中招。10月10日,安世直接通知欧洲各大车企:芯片保不了准时交付,大家自己看着办。 到了10月17日,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也坐不住了,公开发声明,警告整个行业:如果芯片断供问题搞不定,大众、博世这些巨头工厂,几周内就要面临停产风险。 看似一颗小小的芯片,背后一条条供应链全挂在上面。安世的芯片占欧洲汽车电子很大一块,库存撑不了几周。车企临时找新供应商,说着容易,做起来起码得好几个月。 更扎心的是,这种高端芯片不是淘宝下单,今天订明天到。整个欧洲汽车业,眼看着像是被人掐住了脖子。荷兰原本想借“法律”把产业链安全抓在手里,没想到反而成了整个行业的“短板”。 欧洲车企的无奈,也让人看清了全球化供应链的脆弱。过去靠分工协作,各自安好,一旦谁起了歪心思,大家全都跟着遭殃。 现在欧洲有声音说,干脆重新考虑供应链布局,甚至有企业考虑转向中国其他芯片企业,长远看,荷兰这波操作可能让自己在高科技产业链里掉队。 这场风波说到底,荷兰本想用一纸文件就给中国企业“上锁”,结果反被中国的反制堵了后路。国际舆论也不傻,直言荷兰这种做法破坏了全球投资环境,谁还敢跟你玩资本游戏? 中方精准反制后,欧洲供应链危机暴露无遗,荷兰自己也成了“自食其果”的典型。历史上,类似的事情早有先例。 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曾对日本半导体企业下狠手,结果反过来让日本产业受损多年。如今,荷兰重蹈覆辙,警示意味十足。 面对全球化的今天,一味拉帮结派,单边保护,只会让局面更僵。行业里不少人已经开始呼吁,理性对话、互相尊重才是解决问题的正路。毕竟,谁也不想天天为了一颗芯片睡不着觉。 荷兰这场“抢人家碗里饭”的闹剧,最后还是把欧洲自己拖进了坑。中方的反制,既是对自身利益的坚决维护,也让世界看清了产业链里的真正分量。 科技产业的较量,远不是一纸命令能解决的。纵观今时今日的国际格局,谁也不能独善其身,合作才是通往安全的唯一捷径。 参考资料:商务部、外交部发声反对荷兰干预安世!欧美汽车协会警告断供危机 2025-10-17 21:13·证券时报

0 阅读:305

评论列表

平凡人

平凡人

3
2025-10-18 16:09

还以牙还牙,海外资产都被人家明目张胆抢了

三国靓仔 回复 10-18 16:22
我国内两大安世工厂由我国把控,这两个厂产能占安世全球的绝大多数产能。

猜你喜欢

飞天史说

飞天史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