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突击队的两名士兵利用一袋炸药打败了一支优势乌军,占领了顿涅茨克南部地区的一个

晓绿聊趣事 2025-10-18 14:01:50

俄军突击队的两名士兵利用一袋炸药打败了一支优势乌军,占领了顿涅茨克南部地区的一个乌军阵地。俄媒称,今年2月,代号为“Shum”和“Klinika”的士兵奉命将乌军从阵地赶走,并夺取森林地区的一座掩体。乌军抵抗很顽强,拒不投降。

 

“Shum”和“Klinika”没跟对手瞎耗,俩人很快就摸透了掩体的情况。

 

他们发现掩体是用木桩搭起来的,这倒是给了突破口。紧接着,他俩掏出随身携带的手榴弹。

 

找准木桩之间的缝隙,“砰”的一声就炸出了个窟窿。这还不算完,真正的杀招在后面。

 

俩人早有准备,之前就搜罗了一堆能用上的家伙事儿,全塞进了一个袋子里当炸药包。

 

里面有TM-62反坦克地雷,还有好几颗手榴弹,反正能炸的玩意儿都给塞进去了。

 

趁着掩体上刚炸出来的洞口还敞着,他俩立马把这袋“大杀器”扔了进去。

 

下一秒,剧烈的爆炸声就响了起来,那动静震得周围树林都跟着晃。

 

等硝烟散了再看,原本还结实的掩体几乎被炸成了碎渣,到处都是断木和尘土。

 

躲在里面的乌军这下惨了,活着的人全陷进了绝境,要么受伤要么被埋在废墟里,根本没法再抵抗。

 

“Shum”和“Klinika”没给对手喘息的机会,他俩朝着掩体里喊,让幸存的乌军赶紧出来投降。

 

掩体里还活着的乌军一共就三个人,听到喊话后,有一个人犹豫了一会儿,最终还是举着双手走了出来。

 

剩下那两个倒是硬气,死活不肯投降,还想着在废墟里负隅顽抗。

 

“Shum”和“Klinika”也没客气,直接扔了颗手榴弹进去,又端着突击步枪朝着里面补了几枪。

 

等再没动静的时候,那两个拒不投降的乌军已经没了呼吸,彻底被解决在了掩体里。

 

按说任务到这儿差不多算成了,但麻烦很快就找上门来。

 

乌军那边发现阵地丢了,还损失了人手,立马就调来了炮火支援,对着“Shum”和“Klinika”所在的位置狂轰滥炸。

 

炮弹一颗接一颗地落在周围,泥土和碎石子溅得到处都是,场面特别危险。

 

可“Shum”和“Klinika”没慌,他俩带着刚俘虏的那个乌军,猫着腰在炮火间隙里找掩护。

 

俩人一边躲着炮弹,一边朝着己方阵地的方向撤退,眼睛死死盯着周围的环境,生怕再遇到乌军的伏兵。

 

炮弹就在身边炸,震得耳膜生疼,但他俩始终没松开抓着俘虏的手,也没乱了撤退的方向。

 

就这样,在密集的炮火里绕了好一会儿,俩人终于带着俘虏冲出了火力覆盖区,安全回到了俄军的阵地。

 

到这儿,这俩俄军士兵算是彻底完成了任务,不光把乌军阵地给占了,还抓了个俘虏回来。

 

要知道,他俩面对的可是人数占优的乌军,能靠着一袋自制的炸药就把阵地拿下来,还能在炮火里全身而退,这本事是真不小。

 

整个过程里,俩人没瞎冲瞎打,从找掩体弱点,到做炸药包,再到最后撤退,每一步都透着章法。

 

尤其是在乌军拒不投降的时候,既没手软也没冒进,稳稳当当就把对手收拾了,最后还能带着俘虏从炮火里逃出来,这份冷静和战斗力,在战场上确实够亮眼的。

 

现在俄媒把这事儿曝出来,也算是给前线的俄军提了气,毕竟在顿涅茨克的战场上,能打出这么干脆的小规模战斗,确实能让不少士兵觉得振奋。

 

而且这事儿也能看出来,俄军在这种小股突击作战里,士兵的战术素养和应变能力还是挺强的,不是光靠人数堆,而是真能靠巧劲和硬实力拿下对手。

 

要是换了别人,面对占优势的乌军和后来的炮火,说不定早就乱了阵脚,可“Shum”和“Klinika”硬是扛住了压力,把任务完成得漂漂亮亮,这波操作确实值得说道说道。

0 阅读:25

猜你喜欢

晓绿聊趣事

晓绿聊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