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2年,曾国藩病逝,曾家陷入悲痛之中,突然家仆报:左宗棠大人挽联到。可把曾家人吓坏了,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1872年3月,曾国藩病逝南京,上千副挽联雪片般送来。曾家人打开左宗棠的挽联前心里直打鼓——这两位湖南老乡公开闹翻多年,左宗棠平日骂曾国藩那是家常便饭,如今送来的挽联会不会让场面难堪?当看到落款那五个字时,所有人都松了口气。 说起曾国藩和左宗棠这对冤家,那真是一段让人津津乐道的故事。两人都是湖南老乡,年龄只差一岁,按理说应该惺惺相惜才对。可偏偏这俩人的关系复杂得很,既有过肝胆相照,也有过水火不容。 曾国藩这人其实资质一般,秀才考了整整七次才中,可后来却一路开挂,二十四岁中举人,二十八岁中进士,进了翰林院。三十七岁那年,他从从四品突然升到从二品,连跨四级,这在清朝汉族官员里可是相当罕见的。 左宗棠呢,十四岁就中了秀才,少年得志。可他参加进士考试三次都落榜,从此对科举心灰意冷。1838年会试时,本来名次不错,却因为湖南名额满了被撤下来,只能当个抄写文书。这一年曾国藩却榜上有名。左宗棠给老婆写信说:从此不再和”群儿”去争路旁的苦李子了。 1852年,两人在长沙初次见面。左宗棠当时是湖南巡抚的幕僚,见了曾国藩就滔滔不绝地介绍防务,一副大权在握的样子。曾国藩倒是挺佩服他,可左宗棠事后给朋友写信却说:曾国藩这人正派是正派,但才具平平,难成大事。 这种看法一直伴随着左宗棠。即便后来曾国藩屡次打胜仗,左宗棠还是觉得他”于兵事终鲜悟处”。说白了,左宗棠就是看不上曾国藩,觉得自己要是当主帅肯定比他强。 1859年,左宗棠因为脾气暴躁得罪了朝廷命官,被下旨抓捕,圣旨上直接说”果有不法情事,可即就地正法”。这时候曾国藩立马动用人脉,全力帮左宗棠解围,保举他”刚明耐苦,晓畅兵机”,最终让他当上了自己的助手。 真正闹翻是在1864年。曾国藩攻下南京后上报朝廷说幼天王已死,没想到几十天后左宗棠却上奏说幼天王根本没死,逃到广德去了。这下把曾国藩气坏了,朝廷也严厉训斥他报假军情。曾国藩反咬一口,说左宗棠当年攻杭州时也虚报战绩。从此两人公开绝交,彼此不通书信。 左宗棠和曾国藩交恶后,每天只做三件事:吃饭、睡觉、骂老曾。他手下的老部下回忆说,左宗棠每次接见部将,必定要大骂曾国藩。可好多将领以前都跟曾国藩干过,听了心里不爽:你有意见当面去骂啊,跟我们啰嗦什么。而且翻来覆去就那几句话,耳朵都起茧了。 说来也怪,左宗棠西征时朝廷财政困难,需要东南各省筹饷。当时曾国藩刚当上两江总督,左宗棠还担心他会公报私仇克扣军饷。没想到曾国藩不但按时足额拨款,还把自己最得意的部将刘松山派去帮他。左宗棠西北的成功,离不开曾国藩这份支持。 1872年3月12日下午,曾国藩在南京西花园散步时突然脚麻,儿子曾纪泽搀扶他回书房,可没走几步他就开始抽搐。家人赶来时他已不能说话,在椅子上端坐片刻后就去世了,从发病到辞世只有四十五分钟。 噩耗传出,朝廷辍朝三日。当时的总督巡抚级大员,除了两广总督瑞麟和云南巡抚岑毓英,其他人要么是曾国藩的部属,要么是他的门生。各地送来的挽联有上千副之多。 几天后,远在西北前线的左宗棠派人送来挽联。曾家人打开前还挺担心,怕左宗棠说几句过头的话让场面难堪。挽联上写着:“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落款竟然是”晚生左宗棠”。 从1852年起两人通信一直以兄弟互称,曾国藩官拜大学士后按惯例左宗棠该自称”晚生”,可他一直不肯,还半开玩笑说自己只比老兄小一岁,自称”愚弟”更合适。曾国藩也不在意,回信说”恕汝无罪”。如今左宗棠在挽联上署名”晚生”,这可是他平生第一次在曾国藩面前低头,以”今亮”自居的左宗棠能这样,确实不容易。 曾国藩去世后,左宗棠对曾家后人照顾有加。曾纪鸿家里出事没钱,左宗棠二话不说送去三百两银子。要知道左宗棠一家老小一年才花二百两。曾纪鸿病逝后的丧葬费和还乡路费也是左宗棠给的。他说:我和文正争的是国家公事,私交上没有芥蒂,怎么会因为生死而改变? 曾国藩对家庭教育极为重视,订立”治家八字诀”,要求子孙勤俭持家。他的后人已绵延至第八代,有突出成就的多达二百四十多人,分布在教育、化学、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曾国藩的曾孙曾宪华说:曾家那么多代,没有一个是坏人,这比什么都重要。 曾左不和并非简单的个人恩怨,而是超越了庸常私人情谊的君子之交,是坚持原则、实事求是的体现。或许这种”相爱相杀”、互相期许的友谊,才能历经岁月考验,彰显出珍贵品质。您觉得这两位湖南老乡的关系到底是真闹翻还是在演戏?欢迎留言讨论。
1872年,曾国藩病逝,曾家陷入悲痛之中,突然家仆报:左宗棠大人挽联到。可把曾家
熹然说历史
2025-10-17 23:51:00
0
阅读: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