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债已经滚到37万亿了,为啥还没暴雷?   说白了,美债已经出事了,只不过美国短

史之春 2025-10-17 14:42:01

美债已经滚到37万亿了,为啥还没暴雷?   说白了,美债已经出事了,只不过美国短时间内不会轻易倒下。美国现在的情况有点像温水煮青蛙,虽然水温在慢慢升高,但还能勉强适应。   先说说这“水温”到底高到啥程度了。2024年美国政府光是还国债利息就花了1.1万亿美元,这还是头一回突破万亿大关,比上一年多了2500多亿,涨幅快到30%。这么说吧,这利息钱比很多国家全年的GDP都多,相当于美国政府每收100块税,就得拿28块去还利息,剩下的钱才敢用来搞社保、军费这些正经事。   更揪心的是,这债务涨得比经济还快,从2017年到2024年,美债翻了快一倍,年均涨7.7%,可GDP年均才涨5.8%,就像家里欠的债比挣的钱涨得还快,日子肯定越来越紧。国际上早就给美国敲过警钟了,标普好几年前就把美国的信用评级从最高的AAA降到了AA+,说这国家的决策越来越没谱,债务问题根本没好好解决。   那为啥这“青蛙”还没跳出锅?先得说美国有个“拆东墙补西墙”的老办法——债务上限。这东西就像信用卡额度,每次快刷爆了,国会就吵一架,最后总能把额度调高。   2025年初刚恢复债务上限,财长就说快不够用了,但他们有备用招:要么花财政部应急账户里的钱,那账户里还有7000亿美元的“家底”;要么搞点“超常规措施”,把一些政府内部的债务暂时拿出记账本,腾出地方继续发新债。这么一折腾,短期之内肯定不会没钱还债,就像有人信用卡刷爆了,先从储蓄罐里掏钱周转,再找银行临时提额,一时半会儿还不了破产。   更关键的是,美国手里有张“王牌”——美元。全世界做生意大多都用美元结算,各国央行手里总得存点美元应急,而美债就是最方便的“美元存钱罐”。你想啊,手里有一堆美元,总不能都放着贬值,买美债好歹能拿点利息,而且暂时还没别的资产能像美债这样,既安全又能随时换成钱。就算有些国家想少买点,比如日本、中国偶尔减持一点,但架不住全球总得有人要,所以美国发新债总能找到买家,就能把旧债的钱还上,债务就这么滚起来了。   还有个巧劲儿是美国把部分债务变成了“民生钱”。疫情那三年,美国多借了8万多亿美元,其中5.5万亿都发给了老百姓和小老板,帮大家扛过了难关。这些钱虽然记在政府账上,但老百姓拿到钱就会去消费,老板们有钱就能开工,最后经济慢慢恢复,政府又能从税收里把一部分钱收回来。这就像家里借钱给孩子交学费,虽然欠了债,但孩子毕业能挣钱养家,短期看着亏了,长期还能回本,只不过美国这“学费”借得实在太多了。   不过这“温水”确实在慢慢烫人。以前美国借债成本低,利息压力小,可现在美联储之前连续加息,让政府借钱的平均利率涨到了3.32%,是15年来最高的。虽然2024年9月开始降息了,但利息基数太大,每年要还的钱还是蹭蹭涨。而且两党在债务问题上总吵架,每次都要拖到最后一刻才解决,每次吵架都会让投资者心里打鼓,慢慢就会有人觉得美债没那么安全,以后想买的人可能会越来越少。   更麻烦的是,债务涨得太快,早晚会超出经济承受能力。疫情前美国每年新增债务才1.1万亿,疫情后每年都要增2万亿以上,就像一个人每个月花的比挣的多一倍,短期能靠信用卡周转,时间长了肯定要出问题。现在之所以没暴雷,是因为美元的地位还在,应急的“家底”还有,可这些都不是无限的。就像青蛙在温水里,刚开始觉得挺舒服,等发现水烫得受不了时,想跳已经没力气了。   美国现在就是这样,每次遇到债务危机都靠临时办法躲过去,可债务的窟窿越补越大,利息的负担越来越重。虽然短时间内还能撑着,没到暴雷的地步,但水里的温度确实在一天天升高,哪天应急的钱用完了,没人愿意买美债了,那温水就会变成沸水,到时候再想补救可就难了。   信息源:新浪财经——《每个美国人平均背债超78万元,达利欧警告:美债处于非常危险拐点》

0 阅读:118

猜你喜欢

史之春

史之春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