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病入膏肓的陈晓旭,让人赶紧联系前夫毕彦君,想和他做最后的告别。谁知,

锴锐说科技文化 2025-10-16 18:48:21

2007年,病入膏肓的陈晓旭,让人赶紧联系前夫毕彦君,想和他做最后的告别。谁知,电话接通后,得知陈晓旭病重消息的毕彦君顿时泣不成声。   2024 年毕彦君的书房里,阳光透过窗棂落在旧剧本上。他翻着 1979 年鞍山话剧团的《雷雨》剧本,半张泛黄信纸突然掉出来。   是陈晓旭写的《我是一朵柳絮》手稿,背面画着歪歪扭扭的黛玉葬花图 —— 那是他 1983 年画的。指尖抚过墨迹,1987 年《红楼梦》播出夜的欢呼声,突然在耳边响起。   1987 年,《红楼梦》首播当晚,毕彦君守在电视机前。屏幕里陈晓旭饰演的黛玉葬花,眼神柔中带劲,和他当年画的示意图一模一样。   电话突然响起,是陈晓旭打来的,声音带着雀跃:“你看,我把黛玉演活了!”他笑着说:“早知道你能行,比我画的还好。”   那晚他们聊了很久,从黛玉的台词聊到话剧团的旧时光,忘了挂电话。1989 年两人结婚时,陈晓旭把这张手稿装进相框,摆在新房书架上。   毕彦君开玩笑:“这可是‘定情信物’,得好好收着。”她却认真说:“这是你帮我开启演员梦的证明,比什么都珍贵。”   婚后,陈晓旭北漂拍戏,每次寄信都会在末尾画个小柳絮;毕彦君在话剧团,回信总附上手绘的角色表情分析。   那些信,后来被陈晓旭整理成一个蓝布包,藏在行李箱最底层。   1991 年离婚那天,两人在鞍山火车站告别。陈晓旭把蓝布包塞给毕彦君:“这些信你留着,就当纪念。”   他想还给她,她却摇头:“我要去闯广告界了,这些该留在过去。”火车开动时,她从车窗探出头喊:“记得看我以后的广告!”   毕彦君攥着蓝布包,看着火车消失在铁轨尽头,眼泪终于掉了下来。   2006 年,陈晓旭查出癌症后,悄悄找过话剧团的老朋友。她托朋友给毕彦君带了本《金刚经》,扉页写着:“愿你平安,如柳絮般自在。”   那时毕彦君正在拍《大宅门》,收到书时愣了很久,隐约觉得不对劲。他想打电话问,却怕打扰她,只能在书里夹了张纸条:“照顾好自己,有事随时找我。”   这张纸条,陈晓旭直到 2007 年病重时才看到,放在枕头边,直到最后。2007 年那个春天的电话,其实是陈晓旭酝酿了很久才打的。   她提前让助理查了毕彦君的拍戏行程,选在他收工后的晚上。电话接通时,她先问:“那本《金刚经》你收到了吗?”   毕彦君说:“收到了,我一直带在身边。”两人聊起蓝布包里的信,陈晓旭轻声说:“那些信里,藏着我最好的青春。”   三小时的通话,她没提自己的病情有多严重,只说 “想再听听你的声音”。陈晓旭走后,毕彦君在她的葬礼后才赶到。   他在空荡荡的病房里,看到了那本《金刚经》和里面的纸条,还有半张没写完的信 —— 写给她的,开头是 “彦君,谢谢你陪我走过的日子”。   他把这些东西和蓝布包放在一起,锁进书房的柜子里,每年清明都会拿出来看看。   如今,80 岁的毕彦君很少拍戏了,大部分时间待在书房整理旧物。他把陈晓旭的手稿和信捐给了红楼梦博物馆,只留下那本《金刚经》和半张未写完的信。   采访时有人问他,这辈子最遗憾的事是什么。他说:“没来得及告诉她,那些信里,也藏着我最好的青春。”   窗外的柳絮飘进来,落在书桌上,像极了 1983 年那个春天,陈晓旭递给他手稿时的模样 —— 温柔又遗憾,却永远留在了时光里。     主要信源:(成都晚报——陈晓旭去世前只剩下70斤 生命已"延长"四个月;央视国际——[新闻周刊]本周人物:陈晓旭——花谢花飞)

0 阅读:13

猜你喜欢

锴锐说科技文化

锴锐说科技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