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中国船舶的“入港费”昨天正式生效,可执行规则却让整个航运圈看懵了:一艘船可能要交几百万美元,全靠船东自己判断该不该交、交多少,负责监管的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连人都凑不齐。 美国这波针对中国船舶的 “入港费” 刚颁布一天,整个航运圈就看傻了眼。 文件里只笼统说 “针对与中国相关的航运业务征收特别费用”,可到底按什么标准算? 是按船舶吨位、货物价值,还是航行里程?提都没提。 有船东拿着文件去问行业协会,得到的答复都是 “只能自己估”。 要知道一艘满载的集装箱船,按这模糊标准可能得交几百万美元,申报少了怕被 CBP(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罚得更狠,申报多了又得自己吃哑巴亏,简直是逼着人猜谜。 更荒唐的是,连 “中国相关船舶” 的定义都没明确,是挂中国旗的算,还是载了中国货物的算? 有艘中资控股但挂巴拿马旗的船,昨天在洛杉矶港愣是卡了半天,没人说得清该不该交费。 更可笑的是负责监管的 CBP,现在压根凑不齐人手搞核查。 航运圈都在传,洛杉矶、纽约这些主要港口的 CBP 办公点,负责船舶费用审核的岗位缺了快一半人,剩下的要么是刚入职的新人,要么得同时兼着查验货物的活儿。 有货代朋友吐槽,昨天一艘从青岛出发的散货船到港申报,打电话问 CBP 怎么核算费用,对方直接甩过来一句 “自己看规则附件”,转头就挂了电话 —— 后来才知道,那片区的审核员就剩一个人,桌上堆着几十份申报单根本处理不完。这哪是监管,分明是摆烂式收费。 这一下可把船东们愁坏了。大公司像中远、招商局还好点,能临时抽调财务和法务组建专班,对着模糊规则抠字眼估算费用,可运营成本一下涨了不少; 那些中小航运公司压根扛不住,几百万美元的费用没个准数,申报时手都发颤,生怕一步错就赔得底朝天。 更鸡贼的是有些船公司干脆绕路避坑,先把货拉到加拿大温哥华港或者墨西哥曼萨尼约港卸下来,再用美国本土的小船转运,虽然多花了点运费,但总比被这糊涂账坑了强。 其实美国搞这出,无非是想拿捏中国航运业,可没成想自己先掉了链子。 要知道美国港口本来就依赖中国货物,去年中国输美货物占了洛杉矶港吞吐量的近四成,现在船东要么绕路要么推迟靠港,直接导致港口堆场空了不少,码头工人的活儿都少了。 更糟的是,货物滞港或者绕路延误,最后都会转嫁成美国本土的物价上涨 —— 超市里的家电、商场里的服装,源头都得靠这些货轮运进来,这波糊涂操作简直是给自己的通胀火上浇油。 说白了,美国就是想靠 “收费” 搞霸权施压,可连基本的规则制定和人员调配都没弄明白,反倒暴露了自己的治理短板。这哪是打压别人,分明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现在航运圈都在看笑话,就这草台班子式的政策,能撑多久还真不好说。你们说这算哪门子制裁?
含有美国技术的光刻机不许卖给中国,含有中国稀土的光刻机就不许卖给美国!中
【15评论】【1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