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都不跑#【#11月起国产小客车上牌实现零跑腿#】据《人民日报》报道,10月14日,公安部在北京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聚焦公安交管“高效办成一件事”,通报将自11月1日起在全国全面推行国产小客车新车上牌“一件事”,同时推出6项公安交管“一网通办”服务新措施。
也就是说,11月1日起,群众购买国产小客车,新车上牌不用再跑车管所了。
公安“互联网+交管”的便民升级,让新车上牌“一次都不跑”从愿景变成现实,这样的改革不仅解了群众办事的“燃眉急”,更给政务服务部门树立了“新标杆”——善用信息化手段,从“最多跑一次”升级为“一次都不跑”,理应成为政务服务和民生领域的共同追求。
以前,“跑断腿、磨破嘴”是群众办理政务业务时常有的事。就说车管业务,以前补本驾驶证得请假跑车管所,排队、填表、提交材料一套流程下来,大半天时间就没了;新车上牌更麻烦,4S店、税务局、车管所挨个跑,纸质材料带少一样就得折返,不少人跑两三趟都办不完。“最多跑一次”,是那时群众对政务服务的殷切期待。
而今,“互联网+车管”的迭代升级彻底改写了这一局面:“交管12123”APP涵盖20余项高频业务,新车上牌实现“车企预查验、信息全联网、牌证寄到家”全流程“一网通办”。重庆试点至今已为80.5万辆新车完成预查验,平均上牌时间压缩到半小时。从“跑多次”到“跑一次”,再到“一次都不跑”,车管服务的每一步升级,都踩在了群众需求的点上。
“一次都不跑”的背后,是互联网技术对政务服务的深度赋能,更是部门协同打破“数据壁垒”的成果。
过去,车管所、税务局、保险公司、车企各有各的信息系统,数据互不联通,群众办事就得“跟着材料跑”;现在,公安交管部门主动对接30多家机构,建成全量数据库,车辆信息、缴税记录、保险凭证实时共享,实现“一次采集、多方共用”。
以办理车辆解除抵押为例,以前得带着银行证明跑车管所,现在银行和交管部门数据联网,线上申请就能完成,数据多跑路,群众自然少跑腿。这种“技术+协同”的模式,不仅适用于车管领域,更给社保、公积金、不动产登记等民生领域的改革提供了参考——只要打破部门间的信息孤岛,善用互联网搭建服务平台,更多政务业务都能实现“一次都不跑”。
对政务服务部门来说,“一次都不跑”不该只是“选择题”,而应是“必答题”。随着数字化浪潮推进,群众对政务服务的便捷性要求越来越高,仅满足“最多跑一次”已不够。车管服务的实践证明,只要真正把群众需求放在首位,主动拥抱技术、打破协同壁垒,就能实现服务升级。比如住房公积金提取,若实现与房产部门信息共享,不用提交购房合同就能验证,也能做到“一次都不跑”。
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都不跑”,让我们看到了政务服务的更多可能。期待未来,更多政务部门更快拥抱互联网技术织密便民服务网,让“一次都不跑”覆盖更多民生场景,让群众在每一次办事中都能感受到便捷与温暖,真正实现“政务服务无距离,群众办事更省心”。(安徽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