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新型芯片研制成功啦,算力提升百倍至千倍! 10月13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电子学》上出现了一个让全世界都瞩目的成果。咱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孙仲研究员团队联合集成电路学院,成功研制出了基于阻变存储器的高精度、可扩展模拟矩阵计算芯片! 这可不是一般的芯片哦。以前啊,模拟计算虽然有它的优势,但精度一直是个大难题,就像木桶上的那块短板,怎么都解决不了。可咱中国的科研团队不服输,硬是走出了一条融合创新的路。他们通过新型信息器件、原创电路和经典算法的协同设计,构建了一个基于阻变存储器阵列的高精度、可拓展的全模拟矩阵方程求解器,把模拟计算的精度一下子提升到了24位定点精度。这意味着啥?意味着模拟计算在精度上终于能和数字计算相媲美啦! 再说说这芯片的算力,那更是厉害得不得了。在求解32×32矩阵求逆问题时,它的算力就已经超过高端GPU的单核性能了。当问题规模扩大到128×128时,计算吞吐量达到顶级数字处理器的1000倍以上!打个比方吧,传统的GPU要花一天时间才能完成的计算任务,这新型芯片一分钟就搞定了,而且在相同精度下,能效比传统数字处理器提升超100倍。能耗低还效率高,简直就是“节能小能手”和“计算小超人”的完美结合啊! 像在6G通信实验室里,大规模MIMO技术需要处理海量实时信号,以前工程师们为了计算延迟的问题头疼得不行。现在有了这芯片,处理信号只需要3次迭代,恢复的图像就和原始图像高度一致,误码率低到可以忽略不计。还有AI大模型训练,以前训练千亿参数大模型,得用数千块H100组成集群,成本高不说,散热也是个大麻烦。现在按这芯片的千倍算力来算,一颗芯片就能顶上百块H100,成本大幅下降,散热也轻松多了。 就在北京大学发布成果的前几天,10月8日,复旦大学的团队也有大突破。复旦大学集成芯片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周鹏、刘春森团队研发出了全球首颗二维-硅基混合架构闪存芯片,还把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了国际顶级期刊《自然》上。 咱中国的科研团队,真的是太牛了!在芯片这个关键领域,面对国外的种种限制和压力,不仅没有退缩,反而一路逆袭。从存储芯片到计算芯片,这一项项突破,标志着咱中国半导体产业正朝着全链条自主可控大步迈进。 以后啊,咱在AI、大数据、6G通信这些前沿领域,就有了更强大的“武器”,再也不用怕被别人卡脖子啦。相信在科研人员的不断努力下,咱中国的芯片还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让我们的科技发展越来越好! 中国新型芯片 算力突破 科技创新国家科技新成果 生物技术科研 纳米芯片 欧洲科研 科研创新动态 生物芯片技术 两纳米芯片
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毫不客气地表示:“关键技术都在我们手中,若我们决定切断大陆芯片
【12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