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刘勘在瓦子街自杀,死状悲惨,拼接遗体半个小时,彭德怀疑惑问:“刘勘并非愚人,为何硬要钻我军的口袋阵?” 1948年3月1日傍晚,瓦子街峡谷,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踩着烂泥,走到战场中央。地上满是弹壳和断木。 军医蹲在地上忙碌,手里针线没停。几块碎布盖着残缺遗体,缝合的线在昏暗中很显眼。参谋低声说:“军长,刘戡的遗体拼了半个钟头才成形。” 彭德怀弯腰细看,满是不解:“刘戡不是糊涂人。黄埔一期毕业,长城抗战打瞎一只眼都没怕过,为啥钻我军口袋阵?” 这话落下,战场静了片刻,没人能回答。这疑问,牵扯出一段裹着忠诚与无奈的悲剧。 认识刘戡的人都知道,这位 “独眼龙将军” 不轻易送死。1933 年长城抗战时,他还是营长,抱着炸药包冲日军坦克。 弹片削掉他右眼时,他仍喊着指挥冲锋。战后蒋介石授他 “青天白日勋章”,黄埔同学叫他 “拼命二郎”。 抗战胜利后,刘戡升为整编 29 军军长,手下 4 个旅 8 个团都是胡宗南的精锐。这样的将领,怎会看不出瓦子街有凶险?答案要从宜川的加急电报说起。 1948 年 2 月 24 日,西北野战军第三、六纵队突然围住宜川。守将张汉初的求救电报,一封接一封发往洛川。 彭德怀站在瓦子街以北的山头,举着望远镜。身后参谋标着三条援军路线:瓦子街险但近,圪台街平却远一倍,茹萍路靠陕北根据地风险大。 “胡宗南骄横,肯定选最快的路。” 彭德怀语气笃定。 果然,胡宗南当天给刘戡发急电:“限三天援宜川,失守军法从事!” 此时刘戡刚在永乡扎营,先头部队已在观亭看见西野主力的炊烟,人数不少。 刘戡连夜给胡宗南发电:“观亭有伏兵,不清侧翼就是死胡同!” 还请求休整七天,特意提 “贺炳炎的 1 纵可能在附近”—— 他熟悉对手战术。 但胡宗南次日回电强硬:“共军不足四万,围宜川已力竭,哪来余力打援?再延误,按通敌论处!” 刘戡捏电报的手微微发抖。部下都知道,胡宗南不只是上司,还是当年力保他晋升的恩人。这份恩,成了他的枷锁。 2 月 27 日清晨,刘戡带部队进了瓦子街峡谷。两侧山高林密,公路仅容两车并行。他心里不安,令 47 旅、61 旅沿山脊搜索。 刚到丁家湾,枪声突然响起。“打!赶跑共军!” 先头营长高喊着冲锋,却见对手边打边退,明显在引诱深入。 刘戡心里一沉,当即下令停止前进。可电台又传来胡宗南的催促:“张汉初已弹尽粮绝,再拖一日,宜川必失!” 他不知道,彭德怀早令攻城部队 “猛打勿克”—— 就是要让宜川的求救逼他加速。 28 日黎明,绝境来临。西野第一纵队趁夜夺下瓦子街制高点,切断退路。第四纵队从南侧压来,三、六纵队正面猛攻。三万国军被压在五公里长的峡谷里。 刘戡站在土坡上,独眼盯着东南山 —— 那是唯一的突围缺口,可望远镜里全是冲锋的共军。 “严明!带 90 师拿下东南山!” 他对师长吼道。 不料严明当场反驳:“军长疯了?共军火力太猛,该向西突围!” 两人素来不和,争执让指挥彻底乱了。 东南山的争夺战很惨烈。西野 714 团团长任世鸿带战士反复冲锋,30 余次拉锯后,全团牺牲,阵地还在。 刘戡的求救电报接连发往洛川,可胡宗南的参谋长竟外出跳舞,深夜才看见 “请求突围” 的电报,回电只有 “坚守待援” 四字。 此时国军早断了粮,士兵啃树皮,冻僵的手指扣不动扳机。不少伤兵直接冻僵在地上。 3 月 1 日拂晓,彭德怀的总攻令传到战场。炮火轰了半小时后,西野战士冲锋。刘戡的指挥部很快被攻破,卫兵非死即伤。 刘戡烧尽机密文件,砸了电台。看见共军涌来,他捡起手榴弹顶在胸前:“我刘戡征战一生,岂能当俘虏!” 巨响后,只剩残缺的遗体。 当天下午五点,战役结束。近三万国军被全歼,严明也死于乱战。彭德怀再到刘戡遗体前,疑问还在。 后来打扫战场,士兵缴获一批电报。彭德怀翻看后才明白:刘戡早察觉危险,可胡宗南刚愎自用,一次次逼他,再加恩义枷锁、决策延误,最终把他逼死。 军医仍在缝合遗体,针线很稳。彭德怀叮嘱:“找口好棺木,广播让国民党来领。” 他敬重刘戡的骨气,更知道这胜利的分量 —— 西北战场首捷,直接扭转战局。
1948年粟裕拒绝渡江,毛主席思索良久后,有了换帅的想法,陈毅连忙表示:换谁?谁
【2评论】【1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