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台稀土新规,欧洲坐不住了 话说这事儿得从上周说起,2025年10月9日,中国商务部连发了好几条公告,直接把稀土出口管制推向新高度。简单点讲,这次新规针对的是境外相关稀土物项和技术出口,新增了钬、铒、铥、铕和镱这五种重稀土元素管制范围。以前4月份就管了七种,现在补齐了十二种稀土全覆盖。更狠的是,任何含有0.1%及以上中国成分的境外产品,比如磁体啥的,从12月1日起也得拿中国商务部的两用物项出口许可证才能出货。企业得按规定报告义务,豁免的只有紧急医疗和救灾那些人道主义用途。商务部强调,这属于军民两用物项,国际上管制是常态,中国这么做也没超出框框。 稀土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高科技的命根子。全球90%以上的稀土供应在中国手里,这些元素用在电动车电池、风力涡轮机、半导体芯片、甚至军用导弹上。少了它,欧洲的汽车厂就得停线,德国大众、宝马那些巨头天天愁供应链。欧盟那边早就在推关键原材料法案,想分散风险,但现实骨感,中国一收紧,立马露馅儿。9月份中国稀土出口量就比8月跌了31%,第三个月连降,这数据一出,市场价格小幅波动,欧洲买家开始囤货,成本直线上升。 欧洲人反应最快,10月10日,欧盟委员会就跳出来了。贸易发言人直言,对中国的新措施表示关切,希望北京展现可靠伙伴姿态,确保关键原材料的稳定供应。欧盟执行委员会正仔细审视细节,内部已经在盘算怎么协调成员国应对。话说回来,欧盟这关切不是头一回了,今年上半年他们就对稀土限制发过牢骚,欧洲议会7月份还通过决议,敦促中国取消出口管制,说这扰乱全球供应链。结果呢?中国没松口,反而加码,欧盟的电动车关税谈判也卡壳了。欧盟想对华电动车加税,北京就用稀土卡脖子,两边你来我往,贸易摩擦升级。 德国这回坐不住了,作为欧洲制造业心脏,稀土短缺直接戳中痛点。经济部发言人10日回应,说评估影响还早,但中方日益收紧技术行业关键矿产出口限制“令人极度担忧”。他们强调,得赶紧减少对欧洲经济区外供应的依赖,现在已经在国家和欧盟层面深入讨论。德国政府跟受影响企业保持密切联系,还在跟欧盟委员会和其他伙伴沟通。目标很清楚:协调欧洲统一应对策略,同时把原材料开采和加工往本土挪。VDMA这个德国工程协会早几个月就喊过,稀土瓶颈让设备制造商头疼,现在新规一出,更得加紧游说欧盟施压中国。德国汽车业依赖稀土磁铁,风电行业也一样,一断供,绿色转型计划就得打折扣。 这事儿的影响不光停在欧洲,中国新规还牵动全球贸易大局。美中那边,特朗普刚放话要加征关税,中国商务部12日就回击,说美方关税加剧摩擦,稀土管制完全合法。纽约时报分析,说中国正寻求对全球半导体和高科技制造施加更广控制。欧洲夹在中间,进退两难。一方面,他们得平衡对华贸易,电动车进口依赖中国;另一方面,供应链安全是红线,稀土中断可能波及军工和民用。彭博社报道,德国企业已经在囤积库存,但长远看,本土化成本高企,开采稀土污染大,欧洲环保标准严,短期内难补位。 欧洲的焦虑不是空穴来风。欧元区对华稀土依赖度高,欧洲央行分析显示,出口限制已造成价值链中断,一些企业订单延误。汽车业首当其冲,电动车电机需要钕铁硼磁铁,中国占全球产能85%。风电涡轮机、医疗设备也离不开。9月出口下滑后,欧洲商会报告,出口许可证积压严重,企业申请流程变长,审批不确定性增加。欧盟想建本土供应链,但投资周期长,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有矿,但加工技术落后,中国垄断提纯环节。结果就是,欧洲得花大价钱补贴回收项目,从旧电器里抠稀土,效率低还贵。 从逻辑上讲,中国这步棋走得稳。稀土不是战略武器那么夸张,但作为反制工具,效果拔群。国际惯例下,两用物项管制合理,北京强调合规意识,企业得适应。欧洲呢?得反思依赖症。欧盟的关键原材料法案虽好,但执行慢,成员国利益不一,德国法国意见分歧。长远看,这推动欧洲多元化,投资非洲矿产、加强与澳加合作。但短期阵痛在所难免,价格上涨传导到消费者,电动车贵了,绿色目标难达。
“美国根本不缺稀土,全世界都能挖!”美国首富马斯克语出惊人,可他接下来的一句话,
【52评论】【7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