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中国船舶的“入港费”昨天正式生效,可执行规则却让整个航运圈看懵了:一艘船可

沫栀世界 2025-10-15 17:02:47

美国对中国船舶的“入港费”昨天正式生效,可执行规则却让整个航运圈看懵了:一艘船可能要交几百万美元,全靠船东自己判断该不该交、交多少,负责监管的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连人都凑不齐。 这场被称为“自助式收费”的闹剧背后,是美国政府停摆导致的监管真空。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大量工作人员无薪休假,根本抽不出足够人手来执行这项备受争议的新规。船东们突然被推入一个尴尬境地:需要自己研究复杂规则,判断是否需要缴费、该交多少,然后通过美国财政部的支付平台完成缴费。 费用高得惊人。按照美方10月3日公布的细则,对中国船东每净吨收取50美元,对中国建造的船舶每净吨收18美元或每个集装箱120美元。一艘1万标准箱的集装箱船,单次停靠美国港口的费用将从350万美元飙升至980万美元,平均每个集装箱成本增加350美元到980美元。这还不算完,收费标准将在未来几年持续上涨,到2028年最高可达每净吨140美元。 更让航运企业头疼的是不确定性。船东自己判断缴费,万一判断错了怎么办?多交了是白扔钱,少交了可能面临处罚或被拒绝装卸。美方至今没给出明确说法,关键问题全是空白。这种全靠“自助”的新规执行方式,在国际贸易史上都少见。 面对中国的对等反制,美方的收费设计暴露了双方供应链依赖的不对称性。中国交通运输部已于10月14日正式实施《对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别港务费实施办法》,针对五类美国相关船舶收取费用。中方的反制设计既精准又留有余地,初始阶段每净吨收费400元人民币,并采取阶梯式递增策略。同一航次停靠多个中国港口仅首港收费,同一船舶一年内最多收费5个航次。 全球航运市场已经掀起波澜。主要航运联盟开始调整挂靠美国的航线,部分航线中止运营,通过内部船舶调配减少中国船舶挂靠美国港口的数量。中远海运等企业已启动“船队优化计划”,将20艘中国建造的大型集装箱船转至亚欧航线。 这场博弈远非普通的贸易摩擦。美国挑起港口费战的深层原因,是其造船业的严重衰退。相比之下,中国造船业三大指标连续15年全球第一,全球每交付两艘船就有一艘是中国制造。中国不仅控制全球91.3%的集装箱市场,连美国港口80%的岸桥起重机也来自中国。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551
沫栀世界

沫栀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