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禁了华为,结果大疆帮它“起飞”了 大疆宣布把无人机的遥控器和操作系统都换成华为纯血鸿蒙后,不少关注科技圈的人都在说,这哪是两家企业合作,更像是美国多年制裁逼出来的“神配合”。 当初美国盯着华为下禁令,想卡住系统生态的脖子,没成想最后是大疆站出来,用遍布全球的无人机,把鸿蒙从“手机里的系统”变成了能在田间、火场、街头实实在在干活的工具 大疆的这份底气,源于创始人汪滔早年对技术的偏执坚守。创业初期,汪滔几乎每天泡在实验室反复焊接、测试,即便多次失败也未放弃。彼时中国无人机产业完全依赖进口,设备成本高达数万美金,他的技术突破直接将门槛砍至几千人民币,为行业普及埋下伏笔。 这种长线技术投入的策略,让大疆积累了坚实的根基。截至目前,其手握9000项核心专利,从飞控到图传的关键技术全为自研,即便面对外部限制也难以被卡脖子。依托珠三角完整的产业链优势,大疆实现了研发到量产仅需数周的高效迭代,这让国外对手望尘莫及。 美国对大疆的打压早有预谋,且手段与制裁华为如出一辙。2022年,美国国防部将大疆列入“中国军工企业”清单(CMC清单),却未提供任何理由或解释。2024年1月,该清单更新时大疆仍被保留,迫使企业于当年10月正式起诉美国国防部。 这场诉讼暴露了美国“泛国家安全”打压的本质。2025年9月,美国法院虽认定国防部大部分核心指控证据不足,却以技术具有“军民两用属性”为由维持制裁决定。即便如此,大疆仍占据美国消费级市场90%的份额,并未因制裁出现市场占有率大幅下滑。 鸿蒙与大疆的结合,实则是技术互补的必然结果。早在2023年,适配开源鸿蒙的工业无人机已实现一人操控多台设备的突破,可应用于智慧城市、消防等多场景。此次深度合作后,鸿蒙系统借助大疆的硬件载体,真正实现了从消费端到行业端的跨越。 从华为到大疆,中国科技企业的应对彰显了韧性。美国试图通过清单制裁遏制中国科技发展,却倒逼企业加速技术自研与生态协同。这种在压力下的创新突围,不仅巩固了中国在全球无人机领域70%的专利占比优势,更让国产操作系统找到了新的落地路径。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美国禁了华为,结果大疆帮它“起飞”了 大疆宣布把无人机的遥控器和操作系统都换
微笑着前行
2025-10-15 15:36:21
0
阅读: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