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耶鲁大学最近撤销了一名华裔女学生录取资格,并由校警护送离开校园,理由是伪造身份和申请材料,据媒体报道,该名女生从高二就开始把自己伪造成一名“在小镇自学成才的白人女孩”,并伪造材料申请到耶鲁大学的录取资格。 美东时间9月22号那天,耶鲁大学的一名华裔女孩凯瑟琳娜·林恩(Katherina Lynn),在学校校警和学院院长的陪同下,回到了宿舍楼。 她没说太多话,只是默默收拾好自己的行李,之后就被两人护送着离开了宿舍,这场她精心策划了好几年的“藤校梦”,就这么彻底碎了。 当晚,院长发了封邮件,明确说林恩已经退出耶鲁,以后也不会再回来了,而开除她的理由,就是她在申请学校时提供了虚假信息,故意歪曲事实。 在这之前,林恩那个“完美的自己”就已经露了破绽。 她刚到耶鲁报到的时候,就带了一个行李箱,平时不怎么说话,每次讲自己以前的事都乱七八糟,说不清楚。 室友们在宿舍门口贴了彩色的贴纸,上面写着每个人的名字和老家,她的贴纸上写的是“北达科他州蒂奥加镇”。 可她后来跟人说的住过的地方,一会儿是加州,一会儿是中国,一会儿又变成加拿大,根本对不上。 更让室友怀疑的是,她房间里总有股发霉的味道,还放着坏了的食物。 真正让她的谎话被戳穿的是9月16号那天,室友在她书桌上看到一个行李牌,上面的名字并不是林恩,室友赶紧拍了照片。 到了晚上,趁她洗澡,室友悄悄翻了她的手提包,找出了她从加州飞到耶鲁时用的身份证。 身份证上的名字和行李牌上的一样,地址还清楚写着加州,这和她之前说的“在北达科他州小镇长大”完全不一样,林恩马上把身份证交给了学院院长。 没人能想到,为了进耶鲁,林恩早就开始改头换面了。 她本来是加州一个华裔家庭的孩子,从小就讨厌父母给她起的名字,还因为这个名字在学校受了不少委屈。 同学会拿她的名字开玩笑,学她说话的口音,看她的眼神里也带着刻板印象。 这些事让她一直想“重新活一次”,到了高二,她更明白,自己成绩一般,又是亚裔,要是靠真情况申请耶鲁,基本没可能。所以她下定决心,要把过去的自己彻底藏起来。 她先通过合法程序改名为“Katherina Lynn”,为了彻底和旧身份切割,她连2024年加州的高中毕业典礼都没参加,还特意恳求校方不要念她的真名。 从学籍文件到社交媒体账号,她把所有能证明旧身份的痕迹都清得一干二净。 之后,她又自学Adobe软件,伪造了高中成绩单,还自己用不同邮箱假扮他人,写了推荐信,甚至专门研究耶鲁招生审核的漏洞,就为了避开学校的核查。 她还给自己虚构了一个全新的成长背景,在北达科他州一个不到2000人的小镇长大。 在给耶鲁的申请信里,她说自己在荒凉的小镇里长大,靠着自学完成学业,一步步走出贫困和孤独,她知道这样的“励志故事”,正是招生官喜欢的。 2024年秋天,她就凭着这个精心打造的“人设”,成功拿到了耶鲁的录取通知书。 可林恩的情况并不是个例,今年,帝国理工学院也都出现了在读生因为申请材料造假,面临被开除的情况。 明明大家都知道,造假早晚要败露,到时候不仅学业会中断,自己的信用也会受损,可还是有人愿意冒这个险。 而学校的招生核查机制,也给了这些造假者可乘之机。 耶鲁大学每年要收到几千份申请,整个招生过程特别依赖申请人的诚实和信息的准确性,像林恩虚构的“北达科他州小镇背景”,学校很难去深入核查。 这次事件里,耶鲁发言人也只说她提供了虚假陈述,没公开具体的虚假内容。 事件曝光后,大家的看法也分成了两派。有人特别愤怒,觉得林恩欺骗了教育系统,破坏了升学的公平性。 但也有人同情她,觉得她的做法虽然不对,可也暴露了藤校录取体系的问题。 对普通亚裔学生来说,就算再努力,成绩再好,也容易被招生官当成“平庸”,反而那些有“逆境故事”“苦难经历”的申请者,更容易受到青睐。 现在《耶鲁日报》也评论说,学校以后可能会加强背景核查,随机抽查学生的成绩和学籍记录,防止再发生类似的事。 可到底该怎么平衡招生公平和学生的录取焦虑,怎么让“诚信求学”真正成为大家的共识,还需要更多人去思考。
快报。快报美国宣布10月15号,多名美国国会议员站出来质疑特朗普政府了,说他
【8评论】【1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