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山姆会员商店外高桥店的枣泥核桃蛋糕摊上大事了。有消费者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称从刚买的蛋糕里吃出一颗形似松子仁的异物,仔细一看差点吓出冷汗——这颗“坚果”一端竟带着金属螺纹,活脱脱像颗种植牙。视频里,蛋糕包装标签显示生产日期是10月10日,售价27.8元,评论区瞬间炸锅:“给孩子当早餐的蛋糕怎么会有牙?”“山姆的品控怎么变成这样了?” 山姆客服第一时间回应“很惊讶”,强调加工过程卫生严格,已联系工厂排查。但网友翻出旧账:2022年厦门店瑞士卷里出现过假牙碎片,2025年福州店黑森林蛋糕嵌着2厘米果核,三次事件里异物都带着金属或石质感,受害者全是给孩子买早餐的家长。这次上海市监局直接封存同批次4200盒蛋糕,调查发现生产线存在致命漏洞——金属探测仪在10月8日因电路跳闸停机7分钟,冷却线的可拆卸不锈钢篦子少了个带螺纹的螺母,和视频里的异物高度吻合。更扎心的是,工厂夜班质检员只有1人,要同时盯着3条高速生产线,漏检概率飙升。 这事最刺痛的是山姆的核心客群——那些愿意为“安全溢价”买单的宝妈和新锐白领。数据显示,事件后一周,上海外高桥店退卡量暴涨320%,全国线上退卡申请日均1.2万单,客服系统直接宕机。社交平台上,“烤鸡也翻车”“牛奶结块”的吐槽接二连三,曾经“进口=安全”的滤镜碎了一地。有位宝妈的话特别扎心:“以前拆蛋糕盒是给孩子惊喜,现在得先拿手机拍视频取证,生怕吃出什么。” 说到底,食品安全没有“高端免疫证”。山姆这些年靠“严选”标签圈粉,会员续费率一度高达87%,但品控漏洞就像定时炸弹。比如原料端用“滚筒去石机+金属探测仪”双保险,结果设备跳闸7分钟就漏检;生产端把螺母设计成可拆卸,却没考虑夜班质检员根本顾不过来。更讽刺的是,山姆部分商品分量悄悄缩水,连沃尔玛经典的豆豉鱼罐头都从三条鱼减到两条,消费者不是傻子,信任一旦崩塌,再贵的会员费也换不回口碑。 现在最该反思的是:企业把溢价花在营销上,还是真金白银投进品控?消费者愿意为“安全”多掏钱,不是给品牌交智商税,而是用信任投票。希望下次宝妈拆蛋糕盒时,能安心把第一口喂给孩子,而不是先想着怎么维权。毕竟,商业的终点不是热搜,是让消费者吃得放心的那口蛋糕。 这事你怎么看?是觉得山姆该彻底整改生产线,还是觉得消费者该更谨慎选择?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吧! (案例来源:齐鲁晚报)
上海山姆会员商店外高桥店的枣泥核桃蛋糕摊上大事了。有消费者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称
夏日朗晴
2025-10-15 11:05:55
0
阅读: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