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拟禁止中国航司穿过俄领空,中国航司联名回复,请求给予宽限 10月9日,美国

飞天史说 2025-10-14 16:44:10

美国拟禁止中国航司穿过俄领空,中国航司联名回复,请求给予宽限 10月9日,美国交通部突然丢出一个重磅提议,打算禁止中国航空公司飞越俄罗斯领空直飞美国,只给中国航司两天时间反馈意见。 这一下子在国际航空圈里炸开了锅。大家都觉得这限期太短,像是在比谁快手快脚。背后的较劲,不只是航班怎么飞的问题,更是中美竞争的新一轮较量。 美国的算盘,打得并不掩饰。自从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欧美对俄罗斯的制裁一轮接一轮,俄罗斯也不甘示弱,把领空对美国航司说关就关。 美国航司一夜之间成了“绕道大王”,飞亚洲得多绕好几千公里,多烧不少油。美国媒体早就算账,美国航空公司一年因此要多亏损差不多20亿美元。 眼看中国航司还能走捷径,省油省时,票价还更有竞争力,美国这边心里当然不是滋味。于是,这回美国交通部动了真格,打着“公平竞争”的旗号,想把中国航司也拉下水,大家一起绕远路,看谁先累趴下。 美国这次突然发难,还真有点“兵贵神速”的味道。特朗普政府这时候出手,既有给航空业解围的意思,更有点政治算计。 中国最近又有采购波音飞机的动向,这种时候给点压力,正好当成谈判的筹码。美国国内气氛也推波助澜,对华强硬成了政治正确,哪怕是航线这种看着不起眼的领域,也成了大国博弈的新前线。 中国这边没慌。10月10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直接表态,说美方这一做法不仅给两国人员往来添堵,根子还在美国自家政策上。 这锅不该让中国航司和旅客背。这话说得明明白白,既有原则,也讲道理。紧接着,10月12日,中国国际航空、东方航空等七家航司联合发声,专门向美国交通部递了份信。 大家异口同声:两天的评议期实在太赶,根本来不及完整评估,请美国交通部把评议期延长到七个工作日。这不是耍赖皮,而是正常的程序要求。毕竟,国际航空事务讲究规则和协商,谁也不喜欢仓促决定。 中国航司的联合请求,其实是给双方都留了台阶。拖一拖,缓一缓,别让矛盾一下子冲到不可收拾。中国一向讲究有理有节,既坚守底线,又愿意通过对话解决问题。 把话说到明处,做事留有余地,这才是大国气度。美国这边如果真想谈,也得给对方留点时间和面子,别总想着一锤定音。 说到底,这场航线争端表面上是飞行路线的事,实则是大国间的角力。美国如果真敢一刀切,最直接的结果就是中国也可以考虑对等反制。 比如说,限制美国航司在亚洲的航线操作权。国际上类似的对抗并不少见,比如当年欧盟和美国在航空领域的争端,大家都是你来我往,谁也不肯让步。 中国作为全球增长最快的航空市场之一,吸引力不言而喻。美国航司巴不得多开几条赴华航班,想要分一杯羹。 中国这边如果出手收紧审批,立刻就能让美国航空业感受到压力。这种市场杠杆用起来,分分钟让对方心里犯嘀咕。 如果争端再升级,影响的可就不是一两条航线那么简单了。中国完全可以在贸易、投资等更多领域回应。中美两国经济高度依存,牵一发而动全身。 眼下最关键的,就是美国交通部会不会批准中国航司的延期请求。如果美方展现点灵活性,双方还有协商空间。如果一意孤行,那下一步的对抗也只是时间问题。 这背后的博弈,不光考验耐心,更考验智慧。航线怎么飞,本来是市场和技术问题,现在却成了大国关系的晴雨表。两国如何处理这件事,未来的中美航空往来、甚至更广泛的合作与竞争,都会受影响。 说到底,把商业竞争拉进政治漩涡,最终受苦的往往是企业和乘客。航班变少、票价变贵、路途变远,谁都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结果。 中国航司这次主动联名请求宽限,是遵循规则、理性磋商的范例,也是国际事务里难得的清醒。 毕竟只有理性沟通,才能真正穿越风浪,让航线顺畅,别让政治成为飞机前进的逆风。 参考资料:美拟禁中国航司过俄领空,中国航司联名回复 2025-10-13 17:37·观察者网

0 阅读:317

评论列表

用户12xxx99

用户12xxx99

7
2025-10-14 17:37

请求毛线啊!多七天有用吗?

龙游天下

龙游天下

5
2025-10-14 20:33

美国老是耍流氓,不能顺着他要不惯坏他了。

猜你喜欢

飞天史说

飞天史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