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新政,愿称之为最强阳谋。老大跟老二打架,谁最惨?老三呗,这场稀土新政中,其实最受伤的可能会是欧洲人,毕竟中美之间都是有牌可打的,美国人只要退步就好说,但是欧洲人呢?他们没有牌呀,只有打呀,而且还是被打的打。 此次中国新规的核心是限制稀土产品出口,尤其针对重要的重稀土,更关键的是,如果有外国公司要进口这类产品,必须提交详细资料,证明不是用在军工上。 这里的“证明”不是走个形式,而是严到需要提供完整的设计图纸,还得申报涉及的每一家供应商和客户。换句话说,从一颗小零件到整个生产链条,全都要向中方交代,这种信息披露的程度,甚至比一些上市公司对外的财务公示还细。 原因就在于,几年前美国制裁中兴、华为时也用过类似手段。当时只要产品里含有超过极小比例的美国技术,就会触发管制。现在,中国把这套思路用在稀土领域,而且是在自己占据绝对优势的资源链上。 过去一年,欧洲因为俄乌冲突大幅增加国防预算,军工行业订单暴涨,相关企业股价甚至在短期内飙升八成。 但这些大型武器系统离不开稀土,战斗机、导弹里的高功率电机,坦克炮使用的测距装置,都需要特定稀土材料,欧洲自身稀土产能有限,一旦主要供应来源受限,军工扩张就会在材料环节卡住。 问题是,这种影响不仅限于军工,欧洲另一个支柱产业——汽车制造,同样依赖稀土,电动车的电机和永磁装置大家知道离不开稀土,但很多人忽略了燃油车也大量使用稀土材料,比如催化剂、传感器以及车内各种小型电机。 业内估算,一辆燃油车所用稀土占汽车稀土用量的四成以上,这意味着,不管是燃油车还是电动车,欧洲汽车产业的命脉都和稀土供应绑定。 在这样的背景下,欧洲还在考虑提高中国电动车关税,这种动作其实等于在全球化供应链体系中给自己加风险。而中国稀土出口管制的许可证制度,审批时间按规定可以很快,也可以拖很久,这中间的变数就足以让欧洲和美国感到忌惮。 这场稀土新政不只是出口政策调整,而是中美战略对抗中的一张关键牌,中美都有各自的优势与底线,遇到压力能找到回击空间。欧洲既没有美国那样的科技霸权,也没有中国的资源主导力,却在全球供应链中与双方都有深度联系。 当中美较劲时,欧洲的地位显得尴尬,既不能脱离美国的战略框架,又必须依赖来自中国的关键材料,这种双重依赖让它更容易在政策变化中遭受冲击。 这一次,中国并不只是被动响应,而是主动利用在稀土供应链上的优势,制定规则来保障自身利益,同时影响全球市场。这种基于供应链节点的策略,可能会成为未来的常态。 等到具体冲击全面显现,原材料供应中断、项目延期的现实压力到来时,许多今天说不出口的话,可能就能坐下来谈了。
美国要对付中国,是不会只用一种手段的。为了迫使咱们放松稀土出口管制政策,9月,美
【1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