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叫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看看明朝的凤阳府,答案几乎写在每一寸土地上。 这里是朱元璋的老家,自从老朱家坐上龙椅,凤阳就成了全天下最受 “偏爱” 的地方。皇上恨不得把世间好东西都往这儿搬 —— 砸真金白银搞建设,给特殊政策引资源,连人口都直接调配:几十万百姓,不管愿不愿意,一道命令下来就得迁到凤阳,为老家种地、搞开发。 一时间,凤阳地界上满是天南海北的口音,淮河岸边的水运码头更热闹得离谱:南来北往的商船挤在一起,日夜不停歇,拥堵程度堪比现在的晚高峰。就连收税的衙门里,算盘珠子都被拨得发亮,据说快盘出包浆了。 说到底,凤阳就是朱元璋的一个梦。是一个从底层走出来的农民,对 “荣归故里” 最朴素也最奢侈的执念 —— 他要让所有人都看见,自己的龙兴之地,到底能有多风光。 可这份靠一人权力硬撑起来的辉煌,像极了烟花:绽放时足够绚烂,却终究留不住。等那股 “宠家乡” 的劲儿过了,人渐渐走了,热闹散了,曾经的繁华也跟着淡了,那场关于 “故里荣光” 的梦,终究还是醒了。 不过,明初那个闪闪发光的凤阳,倒成了个特别的故事 —— 它明明白白告诉我们,当一个草根握住了顶级权力,他为家乡 “疯狂” 的程度,能到什么地步。你们觉得,这种 “一人荣则故里荣” 的情况,是幸运还是遗憾呢?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1评论】
用户10xxx91
说凤阳 道凤阳 凤阳本是好地方 自从出了朱皇帝 十年倒有九年荒 大户人家卖骡马 小户人家卖儿郎 奴家没有儿郎卖 身背花鼓走四方 说凤阳 道凤阳 凤阳年年遭灾殃 三年水淹三年旱 三年蝗虫闹的欢 多少人家去避散 多少人家断炊粮 奴家为了求生路 天南海北去逃荒 说凤阳 道凤阳 凤阳百姓苦
欣欣
顺大势而为则为幸,拟私念之行则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