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宣布了! 10月12日,据澳大利亚《时代报》消息:澳大利亚宣布要和美国

掘密探索 2025-10-13 14:54:23

澳大利亚宣布了! 10月12日,据澳大利亚《时代报》消息:澳大利亚宣布要和美国搞关键矿产协议,给稀土设最低价,投12亿澳元建战略储备。   澳大利亚这波操作,其实是在“抄美国作业”,早在8月,澳大利亚资源部长玛德琳·金就放风说,要考虑给稀土等关键矿产定个最低价,支持本土项目。   9月更狠,直接给关键金属生产商Nyrstar塞了1.35亿澳元“过渡费”,让他们维持南澳大利亚和塔斯马尼亚的冶炼厂运营,还催着他们开发锗、铟、锑这些“战略矿产”。   这次12亿澳元的储备计划,更是《未来制造法案》的“升级版”,政府不光兜底价格,还提供低息贷款、包销担保,甚至直接掏钱投资项目,一套组合拳下来,目标很明确:抢回供应链的主导权,少依赖中国。   美国之前也玩过这招,2025年7月,美国国防部和本土稀土企业MP Materials签了协议,承诺以110美元/公斤的保底价买镨钕产品。   说白了,就是用财政补贴硬生生“造”出一条替代中国的供应链,澳大利亚现在跟着学,想用行政手段撑起本土稀土产业链,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澳大利亚为啥这么急?因为现实太扎心,中国现在掌控着全球92.3%的稀土冶炼分离产能,从矿石到高纯度材料的技术壁垒高得离谱。   就拿镨钕产品来说,中国企业成本才4-7美元/公斤,而澳洲莱纳斯公司成本高达10-15美元/公斤,还得面对环保抗议、跨国运输这些额外麻烦。   更关键的是,中国稀土产业链效率惊人:15天就能完成从原料到成品的全流程,而莱纳斯得先把矿石运到马来西亚加工,再转到美国精炼,周期长达3个月。   澳大利亚的“资源野心”也暴露了技术短板,虽然莱纳斯宣称突破了分离技术,但成本优势远不如中国;Nyrstar的锑试点工厂要是投产,确实能满足澳国防工业60%的需求,但产能规模还是不够看。   12亿澳元的战略储备更像一场“豪赌”——表面喊着“保障安全”,其实心里清楚:供应链撕裂、成本飙升的风险,他们未必扛得住。   这场资源博弈的影响,可不止中澳美三国,澳大利亚的“价格下限”政策,可能会打破市场供需平衡,对依赖低价稀土的产业造成成本压力,美国通过协议锁定稳定供应,确实能解决电动车、清洁能源产业的“原料焦虑”,但全球产业链可能会因此效率下降、技术壁垒升高。   更讽刺的是双重标准:澳大利亚资源部长之前还批评“市场不透明容易被操纵”,转头就用行政手段划定价格下限,自由贸易规则直接让位给地缘政治。   这种“资源民族主义”的代价,可能是全球清洁能源转型的脚步变慢,毕竟,稀土不是普通矿石,从开采到分离需要全产业链协同,行政干预可补不上效率差距。   澳大利亚这波操作,说白了就是“跟风美国,想卡中国脖子”,但现实很打脸:中国手握技术、成本、效率三重优势,不是靠砸钱就能追上的。   澳大利亚想当美国的“资源后花园”,结果可能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既得罪中国这个最大贸易伙伴,又因为技术短板难以真正独立。   更关键的是,资源博弈没赢家,全球产业链本来就高度依赖,强行撕裂只会抬高成本、拖慢转型,澳大利亚与其跟着美国“搞小圈子”,不如学学务实合作:中国在非洲的矿产项目,既帮当地发展,又保障自身供应,这才是双赢。   说到底,资源是全人类的财富,不是地缘政治的筹码,澳大利亚要是继续沉迷于“抱大腿”的幻想,最后可能发现:自己不过是美国棋盘上的一颗棋子,而中国,早就跳出棋盘,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布局了。

0 阅读:42

猜你喜欢

掘密探索

掘密探索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