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放近2000人,却只换回20人?这笔‘人质交换’的账背后,藏着比数字更复杂的纠葛。” 据路透社报道,10月13日,1966名被关押在以色列监狱的巴勒斯坦人坐上大巴车获释。这是本轮停火协议的第一阶段:哈马斯释放全部20名以色列被扣押人员,并归还28具遗体;以色列则同步释放1900余名巴勒斯坦人。双方在10日达成停火,协议于当日中午生效。 表面是“人换人”,但双方真的信任对方吗?停火能撑多久?对以色列来说,换回同胞是当务之急;而对哈马斯,近2000人归乡可能提振士气。但信任就像摔碎的碗,粘起来也全是裂缝。 这就像两家邻居因积怨打架,暂时停手交换“人质”,但谁都没拆掉院墙。我们普通人关心的是:明天菜市场能开门吗?孩子上学路上安全吗? 每一次交换背后,是无数家庭的悲欢。可若根源问题不解决,今天的释放可能只是下一场冲突的倒计时。 普通人不懂国际政治博弈,但看到近两千人坐大巴回家的画面,心里还是揪了一下——人命不是数字,谁家儿女都不是谈判的筹码。但愿这短暂的平静,能变成孩子们抬头看见蓝天、而不是导弹的机会。 你觉得这次交换之后,停火能持续多久?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观察!
2000换20!哈马斯释放以人质,这买卖值吗?“哭了!被绑738天,终于见
【8评论】【3点赞】
czb
以后他们再绑平民,以色列拿谁去换
就这样吧 回复 10-13 22:40
?约旦河西岸的300万巴勒斯坦人全是人质啊,以军想抓谁就抓谁。
一叶知秋 回复 就这样吧 10-13 23:43
约旦河西岸的人,这是哈马斯要的人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