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留学生热潮, 他们希望我们国内事业单位对其开放, 网友:一个都别想来! 不是,咱就是说这也太离谱了吧。盯上什么不好,盯上“铁饭碗”。就咱自己每年考公考编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现在印度人也想掺和。他们想的也太美了吧。 这股焦虑的源头,是近期中国新推出的K字签证。它面向外籍青年科技人才,不需要雇主担保,允许在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进行创业和商务活动。恰逢美国大幅提高H-1B签证费用,让许多印度技术人才感到留美梦碎,于是纷纷将目光投向了东方。 印度每年培养超过250万理工科毕业生,国内却无法提供足够的高质量岗位。他们的精英们突然发现,中国的K签证仿佛一扇新的机会之门。不用再看单一雇主的脸色,还能在半导体、人工智能等中国重点发展的领域寻找机会。 然而,中国的事业单位编制,这块无数国内学子挤破头也难求的“铁饭碗”,真的会对外籍人士敞开吗?答案可能要让印度朋友们清醒一下了。 看看国家体育总局2025年事业单位的公开招聘公告,应聘条件的第一条就明确写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这不仅是体育总局一家的规定,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民委等部委所属事业单位的招聘公告中,同样将报名门槛设定为“中国国籍”。 这意味着,我们的编制内岗位,从政策层面就筑起了一道护城河。印度留学生们所向往的“稳定工作”,其核心池子他们压根进不去。 有观点认为,K签证持有者至少可以冲击国内的企业岗位。但现实是,这套政策设计自有其战略考量,绝非盲目接盘。中国在半导体领域的高端人才缺口超过30万,AI领域核心研发人才缺口也有5万多。我们需要的,是能补齐短板的同路人。 K签证藏着隐性门槛:想获得永久居留倾向,需在华工作满3年,且成果要与中国产业需求相关。它旨在筛选出愿意与中国产业共同成长的真才实学者,而非那些只想把中国当跳板、随时准备跳槽美国的投机者。 回过头看,网友们的激烈反应“一个都别想来”,更像是一种情绪宣泄。它背后是年轻一代对国内就业形势严峻的切身体会。财政部的录用名单显示,80个名额中有10位是有留学背景的,但他们无一例外都是海外硕士毕业的中国学子。 真正的竞争,从来就不在外来者与本地人之间,而在于我们自身能否在全球化的人才竞技场上保持足够的竞争力。中国的舞台足够大,容得下所有愿意为之奋斗的英才,无论他们来自何方。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签证政策还没实施,印度人已经按捺不住了。有印度博主提前来探路了,而且还只拿着
【46评论】【14点赞】
某人
一个阿三入职,就会靠它牛逼的嘴炮和PPT得到领导重用,然后招更多的阿三,最后全都变成阿三。
某人 回复 雨花石落 10-13 19:26
哪啊,最后会游行说这是他们的家,加拿大就是先例
雨花石落 回复 10-13 18:29
最后只会感谢湿婆仙灵了,不会感谢中国
迟迟迟
阿三人均GDP只有我国五分之一,他们国内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一千出头人民币,阿三来到我国会卷死底层,他们会接受两千月薪拉低最低薪酬,日本最近也在全民反对引进印度劳动力。
花间老树
国家必须吸取他国教训,迅速调整来华留学及人才、劳务、旅游签证政策。要大比例提高来华人员的资金保障及无宗教前设,特别要高门槛限制印度、南亚、非洲及穆斯林留学生及伪人才来华,宁缺毋滥。要建全外籍人员黑名单制,对宗教输入、虚假学历、颠覆中华民族价值、滥交的垃圾外籍人士,不但要全民喊打,官方更要严厉打击教育界两面人、同时执法跟进,不留后患。 国家涉外婚姻管理要男女有别,外女嫁华男入籍中国要从宽,外男娶华女要坚决从严,华女国籍必须外迁至男方国,决不容许涉外婚姻加深中国男女比例失衡危机。可大比例接纳富裕、优秀、热爱中华文明的外国女性留学生来华学习、生活并奉献于中国。 假以时日,中国必将秩序井然,年轻一代风气价值观走上欣荣正向之路,大量甄选后的国外优秀人才互动奉献于中国,中华民族崛起不再是梦想。
用户10xxx80
湖南大学那位黑人教授是否有中国国籍,,如果他可以,那三哥们为什么不可以,,,
花生糖
滚犊子
用户10xxx39
阿三就是那么无耻至极,走到哪儿都企图登堂入室!有多远滚多远!
绿之心
大刀向鬼子们头上砍去,这歌谁写的,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