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台湾都仗着大陆不会对其下狠手,一直就是一只吃里扒外的白眼狼!这回稀土管制收紧,第一个被祭旗的应该就是台湾了! 稀土这种东西,不是随便哪个国家都能挖、都能炼的,全球稀土资源的分布高度集中,而中国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储量大、工艺强,还能提供稳定供应。 在军事、高端制造、半导体等关键领域,稀土就像芯片一样,是不可替代的基础原材料。 表面看着不起眼,用量也不大,但缺了它,许多制导武器、光电设备,甚至手机、电脑都得歇菜。 别以为台湾自有产业体系,稀土依赖很低,其实甩开上游原材料产地谈发展就是空中楼阁。 尤其在高阶芯片、精密仪器这些环节,稀土的供应链一旦绷紧,直接影响到产能稳定和技术研发进度。 我们再来看稀土管制的新规,实际上是堵住了“灰色通道”,过去即使某些国家或者地区表面不上名单,实际上还是能通过跨国转口、贸易代理曲线买到。 新的管制规则把用途和下游环节都管起来了,只要产品和技术方向触及国家安全红线,就一刀切不给出口。 台湾过去的路径就是踩着这些漏洞一点点蚕食大陆资源,再通过外部渠道输送到更多没有资质的第三方。 这些年他们喊着“自主创新”,也没能解决核心依赖,每次卡脖子的时刻,都只能求援外部大厂。 但外部支持不是稳定性,绕了一圈还得回到大陆供应链,现在新政出来,所有擦边球的做法都要被清除,一旦被断供,台湾不少关键企业基本会受限,就算科技政策再激进也填不上这个窟窿。 台湾所谓“韧性”经济,说白了完全建立在两岸经济深度融合和大陆的宽容政策之上。 比如半导体、组装制造、精密电子这些出口,离不开关键零部件的大宗供应。 台积电、联发科、鸿海这些公司表面上风光无限,背后却深知稀土材料和工业原料的供应链薄弱环节。 一旦断供,替代渠道以目前全球水平来看,无论是从日本、美国还是澳洲,都达不到中国的供应量和稳定性。 台湾的产业链和“绿色协议”还挂钩,如果没有稀土材料保障,产业升级和新能源转型都要受阻,影响绝不仅仅是出口额那么简单。 其实很多人误以为每次重大政策出台都会迁就台湾,怕影响民间交流、台企生意、岛内经济。但从长远看,国家安全和战略资源布局就是硬道理。 稀土本身的战略价值远超过一般贸易冲突,外部势力长期想方设法绕开中国稀土,这其中台湾的角色往往是通道、跳板。 当前国际环境变得更复杂,美国加大高科技封锁,欧盟也不断挑事,台湾夹在中间继续靠“模糊空间”捞好处,老路越走越窄。 大陆稀土管制之下,台湾如果再想“吃两家饭”,恐怕只能在夹缝中生存,一旦遇到冲击,连喘息空间都难保。 除了贸易影响,这个管制实际在释放一个信号:大陆在关键技术领域,不仅能决定供应,还能反制岛内各类政策冒进。 稀土新政是体系化的,不只是单点打击,而是把敏感行业的后路彻底封死。 你可以有新的合作对象,但全球市场的供应天平掌握在谁手里一目了然。 这种“去风险”操作在未来可能成为常态,而台湾若还幻想自己能隐身于博弈之外,恐怕要吃大亏。 有些岛内专家声音其实很清醒,认为两岸的产业实力差距拉开后,“断链风暴”才是最大风险。稀土只是开了个头,未来在新材料、微电子、先进制造这些层面,大陆手里还握着不少王牌。 你怎么看台湾面对大陆新一轮稀土管控,这回还能靠模糊空间左右逢源,还是要被迫调整战略路径? 信息来源:观察者网《中国祭出稀土新规,特朗普竟又“威胁”上了》
台湾媒体今天(10月12日)报道称,台湾海军海锋大队林姓士兵被大陆女特工吸收,陷
【98评论】【5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