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新婚夜,17岁的徐悲鸿厌恶地看着新娘,随即吹灭蜡烛将她扑倒。儿子出生后,徐悲鸿给他取了个晦气的名字。然而,当发现儿子有绘画天赋时,他后悔了。 一代画坛宗师徐悲鸿,画出了无数传世名作,可他人生的第一幅画却是一场悲剧。17岁那年的新婚夜,他带着满腔厌恶完成了婚礼。儿子出生后,他竟给孩子取名”劫生”——遭劫而生。这个名字像诅咒一样,最终应验了。 说起徐悲鸿,大家都知道他的马画得好,是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人。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位艺术大师早年有过一段不堪回首的包办婚姻,还因此酿成了两条人命的悲剧。 1895年,徐悲鸿出生在江苏宜兴一个穷困潦倒的家庭。父亲徐达章是个落魄的私塾先生,平时教书画画勉强养家。徐悲鸿从小跟着父亲学画,9岁就开始正儿八经地练基本功。父子俩经常一起走街串巷,给人画神像、画肖像,挣点小钱补贴家用。 那个年代,再穷的人家也得按规矩办事。1912年,徐悲鸿17岁,父母就给他定了门亲事。新娘是同村的姑娘,裹着小脚,一个大字不识。徐悲鸿当时已经接触过新思想,心里一万个不愿意,可在那个年代,儿女婚事哪轮得到自己做主?拗不过父母,他只能硬着头皮成了亲。 新婚之夜,徐悲鸿看着眼前这个缠足的乡村女子,想着自己看过的书、听过的新思想,心里说不出的抵触。可木已成舟,该完成的程序还得完成。就这样,在极度不情愿的情况下,这段婚姻开始了。 婚后第二年,妻子怀孕生子。按说添丁是喜事,徐悲鸿却高兴不起来。给孩子取名字的时候,他竟然写下”劫生”两个字。什么意思?就是说这孩子是灾难、是劫数。老人家一看这名字就急了,哪有人给自己孩子取这种名字的?可徐悲鸿铁了心,就是不改。后来还是母亲心疼孙子,私下里改叫”吉生”,可那个”劫”字已经像烙印一样刻在了孩子命运里。 取完名字没多久,徐悲鸿就找借口离开了家。1916年父亲病逝后,他更是一走了之,跑到上海去闯荡。这一走,就是好几年不着家。妻子一个人在家带孩子、伺候公婆,日子过得艰难。她不识字,想给丈夫写封信都做不到。偶尔徐悲鸿托人捎点钱回来,她就当是丈夫还记得这个家,可这样的时候实在太少了。 徐悲鸿在外面干什么呢?他在上海认识了康有为等一帮文化人,接触到了西洋画,整个人都被艺术世界迷住了。1917年,他还得到资助去了日本留学。这期间,他几乎不跟家里联系,全身心扑在绘画上。对他来说,家乡的妻子和儿子就像不存在一样。 小吉生就在这种环境下长大。没有父亲的陪伴,全靠祖父母拉扯。孩子六岁那年,忽然对画画表现出兴趣,用树枝在地上画鸡画狗,虽然稚嫩,但很有灵性。老人家看了高兴坏了,赶紧托人给徐悲鸿捎信,说孙子有画画的天分。 徐悲鸿收到信后,心里动了动。他想着等孩子再大点,就接到身边亲自教。毕竟是自己的骨肉,要是真有绘画天赋,倒也不枉费他这一身本事。可这个念头刚起,厄运就来了。 吉生七岁那年得了重病。家里穷,请不起好大夫,只能熬草药。孩子的病越来越重,高烧不退。妻子抱着儿子哭天抢地,可徐悲鸿远在外地,压根不知道家里出了事。等他收到病危的消息赶回来,孩子已经死了三天了。 看着儿子的小棺材,徐悲鸿脑子里忽然闪过当初给孩子取名”劫生”的画面。这个名字像魔咒一样,真的应验了。孩子只活了七年,连父亲的面都没见过几次,就这么走了。他这时候才意识到,自己亲手给儿子起的这个名字,是多么残忍的一件事。 更大的打击还在后面。妻子本来身体就弱,失去唯一的儿子后,整个人彻底垮了。她每天以泪洗面,不吃不喝,就这么一天天耗着。徐悲鸿想安慰她,可两个人之间隔着太多东西,连话都说不到一块去。几个月后,妻子也病死了。临死前,她连看都没看丈夫一眼。 办完丧事,徐悲鸿又离开了宜兴。这次他心里装着说不清的滋味。后悔吗?肯定后悔。可后悔又有什么用呢?人都死了,说什么都晚了。他把这段经历深深埋在心里,很少跟人提起。后来在上海遇到蒋碧微,他只是简单说了句早年有过婚姻,妻儿已经去世,再不愿多谈。 徐悲鸿后来成了大画家,娶了蒋碧微,又娶了廖静文,儿女成群,功成名就。可那个被他冷落的妻子,那个只活了七年的儿子,就像两个影子一样,一直跟着他。晚年时候,有人问起他早年的事,他总是沉默不语。那份愧疚,大概是一辈子都还不清了。 包办婚姻害了多少人?徐悲鸿自己是受害者,可他又何尝不是加害者?对艺术的追求固然重要,可人性中最基本的责任和温情不该被抛弃。那个叫”劫生”的孩子,真正的劫难其实是遇到了这样的父亲。各位觉得呢?欢迎留言说说你的看法。
1912年新婚夜,17岁的徐悲鸿厌恶地看着新娘,随即吹灭蜡烛将她扑倒。儿子出生后
熹然说历史
2025-10-12 23:46:43
0
阅读:352
剥蹇解随复
负心多是读书人具象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