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早 哈马斯高级官员突然宣布! 2025年10月12日,哈马斯高级官员奥萨马·哈姆丹宣布,被扣押在加沙地带的48名以方人员将于13日上午开始获释。 这个消息一出来,不少人都觉得“终于等到了”,毕竟这背后是持续了大半年的冲突。要知道,9月份的时候以军还在加沙炸平高楼,声称要展开地面进攻,短短一个月就传来人质获释的消息,背后其实是多方拉扯的结果。 这次人质释放不是凭空出现的,早在10月6号,哈马斯就和以色列在埃及开始了间接谈判,美国、卡塔尔这些国家在中间传话。哈马斯一开始提的要求挺硬,要以色列先撤军、开放人道主义援助,再谈人质问题,但以色列那边也不让步,坚持要哈马斯解除武装才肯停火。现在看来,双方都做了妥协,只是这妥协里藏着不少猫腻。 最值得琢磨的是“交换比例”。有消息说,哈马斯释放这48名人质,换来的是以色列释放近2000名巴勒斯坦囚犯,差不多是1比40的比例。有人说哈马斯这是“战略胜利”,用少量人质撬动了大让步,但换个角度看,这也暴露了冲突里最残酷的现实——人的价值在政治博弈里被明码标价。而且这些数字背后还有隐情,有报道说48名人质里只有20人被认为还活着,剩下的可能已经遇难,只是要一起交还遗体。 更让人担心的是协议的“保质期”。哈马斯虽然说从调解方那得到了“加沙战争已结束”的保证,但以色列这边只是说撤军到“新防线”,不是完全撤出加沙。内塔尼亚胡之前就放话要“占领加沙城”,现在同意停火,很大程度是因为国内“救人质”的呼声太高,加上特朗普团队的施压。一旦人质到手,以军会不会重启轰炸?这种风险不是没有,毕竟之前就有分析指出,只要内塔尼亚胡想动武,随便找个借口就能打破停火。 国际社会的态度也很耐人寻味。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把自己包装成“和平推手”,说这是“持久和平的第一步”,其实是想借这事扩大自己的影响力。那些担保国看着积极,实际大多是“靠和美国沟通办事”,没谁真敢硬管以色列。联合国虽然说准备好送援助,但加沙6.7万人身亡的代价摆在那,这些援助能不能真正落到老百姓手里,还是个未知数。 哈马斯释放人质,确实能改善点国际形象,摆脱“恐怖组织”的标签,也让以色列少了个开战的借口。但这改变不了根本问题:加沙还是被分割控制,巴勒斯坦人照样被困在狭小的区域里。所谓的停火更像“暂时休战”,没解决最核心的领土、治理问题,下次冲突可能只是时间问题。 从9月以军蚕食加沙,到10月突然停火换人质,这一连串反转看着戏剧性,实则是无数家庭的血泪堆出来的。那些被炸平的高楼里住着流离失所的家庭,那些被关押的囚犯里有普通民众,他们没参与谈判,却成了谈判桌上最重要的筹码。 现在就说“和平来了”还太早。人质13号开始获释,接下来要看以色列会不会真的开放援助通道,会不会信守不重启大规模进攻的承诺。哈马斯能不能保住谈判成果,巴勒斯坦囚犯能不能顺利回家,这些都是未知数。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美国施压哈马斯 哈马斯公开威胁 哈马斯之死 哈马事件 哈马斯地下总部 哈马斯演讲 哈马斯克
英国媒体最新报道称,哈马斯已经动员7000多名武装人员,任命五名新指挥官,计划
【12评论】【6点赞】
玻璃水
走投无路了,最可怜的是平民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