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博弈,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 如果我们败了,未来一百年将再无可能,如果赢了,

洛风阐社会 2025-10-12 12:51:06

中美博弈,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 如果我们败了,未来一百年将再无可能,如果赢了,未来一百年,甚至更长,我们的发展将不会再有国家敢打压我们,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指日可待。 中美贸易摩擦自2018年起逐步升级,到2025年已演变为全面科技与资源对抗。 美国通过加征关税和出口管制,试图重塑全球供应链,但实际效果适得其反。 中国则以稳健的反制措施,逐步掌握主动。 2025年上半年,美国对华关税平均税率维持在19%左右,导致其国内港口吞吐量明显下滑,通胀压力加剧到2.9%以上,全转嫁到美国人自己身上了。 8 月美国 CPI 飙到 2.9%,超了美联储 2% 的目标快一半,食品价格单月涨 0.6%,加州超市里一颗番茄卖到 2.5 美元,比去年贵了近 50%;加油站里一加仑油涨 1.9%,有人加完油吐槽 “半箱油够买两斤牛肉”。 更扎心的是工资 —— 剔除通胀后实际工资只涨 0.7%,创 18 个月新低,经济学家都调侃 “美国人只敢看工资条,不敢看超市价签”。 更搞笑的是美国港口的窘境:关税加得中国输美商品少了点,可美国本土工厂根本补不上缺口。 洛杉矶港 7 月吞吐量跌了 12%,码头上堆着上万空集装箱,工人每天搬空箱子赚吆喝,船公司吐槽 “跑一趟美西航线,利润比 2023 年少了三成”。 这哪是 “重塑供应链”?分明是把自己的物流链玩成了 “肠梗阻”。 苹果的遭遇更是把美国政策的 “荒唐” 摆上台面。 美国想给 iPhone 加税,可拆开 iPhone 16 Pro 一看:33% 的零件是美国本土产的 —— 这些零件运到中国组装,先交一轮税;组装好的手机运回美国,又得再交一轮税,硬生生把硬件成本拉高 32%。 分析师算过,iPhone 在美国得涨 40% 才能不亏,可去年某款 iPhone 涨 10% 就少卖了 150 万台,苹果哪敢涨?更要命的是 “迁厂梦”:德州工厂折腾两年,招不到熟练工,机器开一半停一半,产能连 iPhone 16 Pro 全球需求的 1% 都凑不够。 那些台积电、三星的供应商,压根不愿搬 —— 中国有完整的配套链,从芯片到屏幕,一天就能配齐零件,美国工厂连个合格的数据线代工厂都找不到,这供应链哪是说搬就能搬的?再看美国最得意的 “芯片封锁”,结果成了 “给中国芯片喂饭”。 2025 年数据一出来,谁都没想到:中国 AI 专用芯片市占率突破 30%,比 2023 年涨了 8 个百分点。 寒武纪那款适配 GLM-4.6 大模型的芯片,算力成本砍了一半,测试时跟国际主流芯片比,性能就差 10%,价格却低 40%,国内大模型公司现在都爱用。 中芯国际更猛,各地拿出 15% 的专项资金砸向芯片产业,今年上半年产能又扩了 12%,照这速度,2026 年咱们芯片自给率能冲到 45%—— 反观美国芯片企业,英特尔上半年库存堆了 480 亿美元,比去年多了三成,私下里还得找第三方公司 “绕弯子” 卖货,某品牌高管私下说 “少了中国市场,咱们财报都没法写”,这哪是 “技术壁垒”?是把自己的饭碗砸了。 新能源领域更像是 “美国追着中国跑”。 2025 年 1-8 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全球份额占 67.6%,插混车型更是占 75.7%,比亚迪上半年在美销量涨 40%,不少美国人吐槽 “本土新能源车企造的车,续航比比亚迪少 100 公里,价格还贵 2 万美元”。 美国想扶持本土产业,可某本土品牌刚推出的车型,因为电池故障召回 10 万辆,老百姓直接用脚投票 —— 反观咱们,稀土提炼技术攥在手里,去年稍微调整了出口节奏,美国军工企业就慌了,某导弹生产商公开说 “稀土断供 3 个月,导弹生产线就得停”,这才是 “卡脖子” 的真本事。 最讽刺的是美国自己的 “内忧外患”。 就业市场更糟,首次申请失业救济的人数飙到 26.3 万,是 2021 年以来最高,有人失业 3 个月找不到工作,吐槽 “政府光喊‘制造业回流’,可工厂连个岗位都没”。 美联储这边更难:压通胀就得加息,可加息又怕失业率涨,摩根大通直接预测 “今年年底通胀还得在 2.7% 以上,想降到 2%?难!”反观咱们这边,半导体板块上半年资金净流入超 8500 万,上证指数突破 3900 点,创十年新高 —— 不是靠炒概念,是真真切切的产业进步:某国产芯片企业今年招了 2000 名工程师,车间里 24 小时连轴转;比亚迪工厂里,新下线的车型刚检测完,就装船发往欧洲、南美。 这哪是 “被动防守”?是实实在在的 “主动破局”。 从 2025 年这一幕幕来看,咱们早不是 “被卡脖子” 的一方,再咬咬牙稳住这阵,未来的日子 —— 不管是买东西不心疼,还是国产技术硬气,都真的有奔头。

0 阅读:0

猜你喜欢

洛风阐社会

洛风阐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