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中国男子以2.7亿的价格,从法国购得了圆明园的兔首和鼠首,当对方要求付款时,

浅笑对风吟 2025-10-12 00:09:41

一名中国男子以2.7亿的价格,从法国购得了圆明园的兔首和鼠首,当对方要求付款时,他却说道:“我为什么要付钱?这两只兽首本来就是我们国家的珍宝,被你们抢走了,我们现在不过是将其归还给原主罢了,如果我买回来,反而是在接受你们的劫掠行为,”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2009年3月,巴黎的春日阳光透过佳士得拍卖行的玻璃穹顶,洒在陈列着两件青铜兽首的展台上。 这两件来自中国圆明园的兔首和鼠首铜像,在精心布置的灯光下泛着幽暗的光泽。 仿佛在无声诉说着一个半世纪前的沧桑历程。 拍卖厅内座无虚席,来自世界各地的收藏家、博物馆代表和艺术商人静静地等待着这场备受关注的拍卖会开始。 这些兽首铜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中叶的清朝乾隆年间。 当时清王朝国力强盛,乾隆皇帝下令扩建圆明园,聘请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等欧洲艺术家参与设计,由中国工匠采用传统失蜡法精心铸造。 每尊兽首都栩栩如生,兔首的双耳微倾,眼神灵动。 鼠首的胡须纤细可辨,展现出极高的工艺水准。 更巧妙的是,这些兽首将中国传统的生肖文化与西方写实艺术完美融合,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珍贵见证。 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圆明园遭受了空前的劫难。 据史料记载,这场浩劫导致约150万件珍贵文物流失海外,其中就包括十二生肖兽首。 这些承载着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文物,从此开始了在异国他乡的漂泊历程。 拍卖会当天,竞争异常激烈。 当拍卖师报出900万欧元的起拍价后,竞价声此起彼伏。 远在厦门的收藏家蔡铭超通过越洋电话密切关注着拍卖进程。 这位在艺术品收藏界深耕多年的企业家,深知这两件文物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 当价格攀升到2000万欧元时,现场气氛越发紧张,蔡铭超果断指示现场代理人继续加价。 经过多轮激烈角逐,最终以3149万欧元落槌。 消息传回国内,立即引起了广泛关注。 但更令人意外的是,蔡铭超在竞拍成功后却拒绝付款,这一举动在国际拍卖界引起了巨大争议。 蔡铭超后来解释说,他认为通过竞拍方式回购本属于中国的文物是不合理的。 这些文物是在战争期间被非法掠夺的,根据国际公约,理应通过正当渠道归还中国。 他的这一立场,虽然在国际拍卖规则层面存在争议,却道出了许多中国人的心声。 这场风波最终促成了文物的回归。 在各方努力下,法国皮诺家族购得这两件兽首,并于2013年将它们无偿捐赠给中国。 6月的一个清晨,两尊兽首终于回到了祖国怀抱,在隆重的交接仪式后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件文物的回归,更是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遗产的坚守。 如今,当参观者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看到这些兽首时,它们不仅是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者。 博物馆的展陈设计特意将它们放置在独立的展柜中,配以详细的历史说明,让观众能够全面了解这些文物背后的故事。 这个故事也提醒我们,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 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流失海外的文物正通过各种渠道回归祖国。 每一件文物的回归,都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未来的承诺。 近年来,中国建立了完善的文物追索工作机制,通过法律途径、外交磋商和民间合作等多种方式,成功促成了多批重要文物的回归。 站在今天的角度回望2009年的那场拍卖,它已成为中国追索流失海外文物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这个事件不仅提高了公众对文物保护的认识,也推动了相关国际对话的深入。 正如一位文物专家所说:"文物的回归之路虽然漫长,但只要坚持,就一定能看到曙光。" 如今,圆明园遗址公园内专门设立了十二生肖兽首陈列馆,通过多媒体技术重现了当年兽首喷泉的壮观景象。 每年都有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了解这段历史。 同时,中国文物部门也在持续开展流失海外文物的调查登记工作,为更多文物的回归创造条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文物保护不仅是政府和专家的责任,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 每一次成功的文物回归,都是全民文物保护意识提升的体现。 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回到祖国怀抱,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主要信源:(中国新闻网——国家文物局局长就圆明园兽首拍卖接受中新网专访)

0 阅读:3918

评论列表

水瓶兎

水瓶兎

6
2025-10-12 14:36

自己造出来就好了 何必花冤枉钱

开什么玩笑

开什么玩笑

1
2025-10-12 19:50

跳梁小丑

猜你喜欢

浅笑对风吟

浅笑对风吟

关注我,一起看一看人间万千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