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了一次乡,我才发现基层干部不容易,老百姓也很难! 清晨六点,李家沟的晨雾像扯不开的棉絮,我握着被露水打湿的催缴名单,敲开了张老歪家的木门。 他蹲在门槛上卷烟叶,听见医保费用时,手指一顿:“大兄弟,不是咱不识好歹,是这三百八能买三袋化肥哩!”隔壁王婶攥着刚摘的黄瓜笑:“我这身子骨比黄瓜还脆?医院大门朝哪开我都不知道!”这些滚着露珠的对话,才是基层工作最真实的注脚。 老百姓心里有本账,既要算眼前柴米油盐,也要量未来阴晴圆缺。新农合缴费从十五年前的十块钱涨到如今三百八,比玉米价跑得快多了。 有的老乡咬着牙把养老钱压到子女身上,就像把秋天收的玉米全堆在漏雨的仓房。但我们在走访中发现,那些曾经坚持“小病扛、大病拖”的乡亲,后来在卫生院报销窗口捏着票据落泪的样子,更让人揪心。 政策春风要吹进百姓心坎,得先化开思想冻土。现在咱们学着当“政策翻译官”——把门诊额度转化成“看病钱能攒着体检”,把连续缴费解释成“断缴就像种地误农时,补种费劲”。 邻县干部带着投影仪在打谷场放参保案例动画,九寨沟用藏汉双语讲清“三重保障”如何兜底,这些土办法正在悄悄融化坚冰。 当我坐在炕头和老人掰着指头算账,当他们终于拍腿说“这理儿透亮”时,檐下晾着的金黄玉米、灶台上煨着的苦茶,都成了干部与群众之间最温暖的纽带。 这根穿起千条线的基层绣花针,绣的不仅是政策落地的锦绣画卷,更是万家灯火里的岁月安宁!
1983年6月,天津市委组织部宣布了新的领导班子名单,邢燕子得知自己不再担任市委
【2评论】【3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