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出手力度非常大!外媒意识到事态严重了!在我们宣告对稀土技术进行管制之后,德媒感到事态非常的严重!10月9日,德国之声刊文表示,中国这一次稀土技术管制力度非常的大。而这其中两个方面,将会给美国等国家构成非常大的麻烦。 最近中国的新规定并不只是单纯的禁原料出口,连技术、设备、下游产品都一块纳进了管控名单,而且要求生产出来的稀土制品到底最后卖给谁,都得有详细的证明。 像德国化工巨头在马来西亚的工厂,就是用了中国的设备和工艺,现在每一笔稀土出口都得报备、审核,审批没批下来,工厂就得停工。 这会导致大企业每周消耗掉的几十吨原料很有可能拖垮整个生产节奏。这种做法等于是给整个全球产业链装了个锁,而钥匙在中国手里。 最先受冲击的是芯片产业。14纳米工艺、256层存储芯片这些本来大家觉得“主流水平”的技术,一下子成了管控对象。这些高端芯片和存储,如果缺了中国支撑,生产线不是减速就是停摆。 台积电、三星、美国高通这些头部企业,芯片生产都离不开中国供应那一套超高纯度的稀土材料,现在正好卡住要害,不服软都不行。 管控波及军工领域更加直接。美国的高端战机、大型舰船,每一台都得靠稀土材料上阵,光是F-35战斗机,一台就需要几吨稀土。发动机耐热材料、雷达磁体等核心技术,几乎全是中国供应的。 美国虽说有点稀土矿,但关键工序和技术全靠中国,多几层工艺上的差距,最终出来的材料根本打不到军用标准 最近美国试图高价从中间商买稀土来保住生产线,成本直接多出四成还没附加保障,问题可不小。 欧洲的汽车产业同样被卡得慌,德国制造业众所周知,但这次被中国的稀土新规硬生生拉停了节奏。传统的豪车品牌,对稀土磁体的消耗量惊人。 而全球绝大部分高性能磁体都在中国设厂,欧洲本地几乎做不出同样质量的产品,临时找替代品即便有,性能和工艺差那么一截,很多新科技也用不上。 其实西方这些年也不是没试过努力“自救”。美国联合澳大利亚重建稀土分离厂,德国、欧盟也想提高自给率,但不是审批拖延,就是技术跟不上。 别看2024年欧盟宣称能把稀土自给率提升到40%,可现实内幕是环保标准和真正的产业投入摆在那,短期根本看不到起色,更别提那些替代材料,成本贵三成不说,还不适合军用。 这一波博弈是上下游技术和供应链主导权的较量。中国不光是切断原材料,更是在自身技术和产业链成熟度的基础上,主动设下产业规则。 西方国家刚刚反应过来关卡已落,临时投入经费追进度也赶不上短时间填补缺口,一旦供应被掐断,影响将波及到诸多高科技领域,每拖一天都是极大的损失。 中国之所以敢在这个时候出手,正是因为产业链的深厚积累以及对稀土资源的话语权。这种从前端矿产到后端精炼、再到技术输出一条龙的控制,现在芯片和高端武器大都绕不开中国稀土的枢纽地位。 如何在接下来的全球科技竞争中找到新的平衡点,还需要不断的战略调整和产业升级。现实就这么扎心,大家都得放低姿态,学着去适应中国的游戏规则。
亚洲时报报道,这次收紧稀土出口的原因之一是巴基斯坦使用中国设备为美国生产稀土金属
【100评论】【6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