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要来中国报仇的!”2019 年 11 月,72 岁的坂本幸雄接过紫光集团聘书时,这句掷地有声的话,揭开了他与美国半导体行业的积怨。 2019 年 11 月,北京紫光集团的会议室里,72 岁的坂本幸雄接过聘书时,突然冒出一句让在场人都愣住的话:“我就是要来中国报仇的!” 这话不是针对中国,而是指向他缠斗了几十年的美国半导体行业 —— 这位在芯片领域摸爬滚打一辈子的日本工程师,终于要借中国的平台,了却心底的积怨。 坂本幸雄不是普通的工程师,早在上世纪 70 年代就进入日本东芝半导体部门,一手参与了 DRAM 内存芯片的技术突破。 当时日本半导体产业风头正劲,东芝、日立等企业凭借先进技术,抢占了全球近 80% 的 DRAM 市场,美国企业被压得喘不过气。坂本作为技术骨干,主导研发的 1M DRAM 芯片,更是让东芝在行业里站稳了脚跟,那时的他意气风发,觉得日本芯片能一直领先。 可好景不长,美国开始出手打压。1987 年,美国以 “东芝向苏联出售军事技术” 为由,对东芝发起制裁,不仅罚款 1 亿多美元,还要求东芝关闭部分芯片生产线。坂本眼睁睁看着自己多年的心血项目停摆,团队里的骨干要么被挖走,要么被迫转行。 更让他憋屈的是,美国随后又联合欧洲国家,与日本签订《美日半导体协议》,强制要求日本企业提高芯片售价,还让出市场份额给美国企业。 接下来的几年,美国对日本半导体行业的打压变本加厉。英特尔、美光等美国企业借着政策扶持,不断挤压日本企业的生存空间,加上日本经济泡沫破裂,东芝、NEC 等企业的芯片业务接连亏损。 2001 年,东芝不得不把 DRAM 业务剥离出去,成立尔必达公司,坂本跟着转到尔必达,继续坚守芯片研发。可即便如此,美国企业仍没放过 ——2012 年,美光联合其他企业对尔必达发起专利诉讼,还阻断了尔必达的融资渠道,最终逼得尔必达申请破产,被美光低价收购。 那天,坂本在尔必达总部看着员工收拾东西,手里攥着自己画了无数遍的芯片设计图,红了眼眶。他知道,这不是技术不如人,而是美国用非市场手段搞垮了日本半导体产业。从那以后,“报仇” 两个字就埋在了他心里 —— 不是要争个你死我活,而是要证明,不靠霸权打压,凭真技术也能做出顶尖芯片。 退休后的坂本没闲着,一直在关注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动向。当中国提出要发展自主芯片产业,紫光集团四处招揽全球人才时,有人把坂本的联系方式递给了紫光负责人。第一次接触时,坂本就坦诚地说:“我来中国,一是想把技术教给更多人,二是想帮中国做出好芯片,让美国看看,打压是没用的。” 有人问他,都这么大年纪了,何必这么拼?坂本总是说:“我这辈子就干芯片这一件事,看着中国有决心、有能力搞自主研发,我觉得这是实现目标的最好机会。” 他知道,中国半导体产业面临的打压,跟当年日本很像,但中国有更大的市场、更完整的产业链,还有愿意投入的企业,这是日本当年没有的优势。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留言~
在中美芯片竞争这事上,日本人瞅见个挺有趣的情况:美国一门心思拿高端芯片要和中国比
【1评论】【2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