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终于对巴基斯坦出手了!耿爽在联合国当众“开火”,直接剑指巴铁内部的恐怖组织,还给出了清晰建议,这一幕震撼全场!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2024年10月6日,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在联合国会议上公开点名了“俾路支解放武装”(BLA)及其分支“马吉德旅”,呼吁国际社会将其纳入制裁名单。 这一举动在国际舞台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也标志着中国在反恐行动上迈出了关键一步——从以往依赖双边合作,升级到多边框架下的行动。 可以说,中国高举联合国大旗,对恐怖主义实施跨境打击,既是维护自身安全的需要,也是推动全球反恐合作的新尝试。 俾路支解放武装自2000年成立以来,一直活跃在巴基斯坦俾路支省,以地方分离主义为名,实施破坏性暴力行动。美国、英国和欧盟早已将其列为恐怖组织,其资金来源涉及走私、境外捐助等多条渠道。 近年来,该组织不断将攻击目标瞄准中资项目和人员,对中国在巴基斯坦的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造成严重威胁。 光是2022年4月26日,卡拉奇孔子学院门口的一次自杀式袭击,就导致三名中方教师当场遇难,还有一名受伤。 这些人员包括中方院长和年轻公派教师,都是正在履行教育和文化交流任务的工作人员,他们的牺牲触动了整个中国社会的神经。 回顾过去几年,俾路支解放武装及其分支“马吉德旅”对中资项目的袭击几乎没有间断过。2018年11月,该组织曾开枪袭击中国驻卡拉奇总领馆,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暴露了中巴合作面临的安全风险。 2021年,瓜达尔东湾快速路项目遭遇自杀式炸弹袭击,这条路是中巴经济走廊的重要工程。2023年,瓜达尔港中国项目车队再遭袭击,虽然无人受伤,但现场恐慌严重。 进入2024年,恐怖行动愈发频繁,3月袭击瓜达尔港安全设施,8月多点同步爆炸和伏击,造成50余人伤亡,包括巴基斯坦当地居民在内。 2025年3月,甚至在俾路支省隧道内炸毁客运列车,劫持数百名乘客。这些事件一再表明,该组织不仅危害中国利益,也威胁整个地区的安全稳定。 面对这种局面,中国此前多通过私下沟通和双边合作处理。每次袭击发生后,中国都会与巴方联系追凶、善后,巴基斯坦政府也会增派安全力量,逮捕部分作案人员。 然而,这种方式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恐怖组织总能死灰复燃,袭击事件频繁重复。 中巴经济走廊作为两国合作的重点项目,涉及港口、公路和能源设施,总投资数百亿美元,一旦频繁遭袭,不仅增加安保成本,也延误工程进度。 耿爽在联合国的发言,有其深远战略考量。他首先概述全球反恐形势,指出恐怖主义仍在蔓延,跨境威胁日益突出。 接着,他详细列举中国遭受的袭击案例,强调这些事件的跨境性质已经超出单一国家应对能力,需要国际社会协作。 核心呼吁是将俾路支解放武装及其分支纳入联合国制裁名单,包括冻结资产、禁止成员出境,并建立多边情报共享机制。这不仅为行动提供法律依据,还能在全球范围内协调反恐行动,提高遏制力。 耿爽提出的三点主张清晰明确:一是统一标准,避免双重准则,各国协同应对恐怖威胁;二是构建情报共享与资金封堵机制,切断恐怖组织后勤和资金来源;三是坚持原则,反对将反恐政治化,针对事实采取行动。 针对马吉德旅的活动,他强调高价值目标多次遭袭,突击队跨境渗透,暗网宣传猖獗。通过数据和案例分析,耿爽将地方冲突上升为国际议题,推动多边治理。 中国的行动逻辑也体现了战略平衡:既要保护自身利益,又要兼顾中巴合作关系。 中国作为联合国五常之一、上二常地位拥有广泛国际影响力,高举多边旗帜进行跨境打击,是维护公民安全、推动区域稳定的理性选择。 俾路支省资源丰富,但地方分配不均,分离主义滋生,外部投资加剧矛盾,恐怖组织利用这种矛盾将攻击目标指向中巴项目。 这也是中国呼吁制裁的深层原因:不仅是维护中方安全,也是促使巴方内部治理优化、保障项目顺利推进。 国际社会的回应也迅速而积极,美国重申其早已将BLA列为外国恐怖组织,英国和印度在委员会跟进讨论,欧盟启动账户冻结程序,阻断捐款路径。 巴基斯坦政府表态支持反恐合作,增派部队加强边境巡逻。中方在联合国提供完整的证据链,包括袭击时间、地点、伤亡数据和资金流向,为国际合作提供基础。 中国的做法表明,国家安全不仅仅是本国事务,而是全球事务的一部分。恐怖主义无国界,跨境袭击威胁国际社会稳定,中国通过联合国发声和多边合作,树立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典范。 未来,随着制裁机制和情报共享的落实,俾路支解放武装及其分支将面临更高成本的行动限制,跨境威胁将被逐步压制。对中国而言,这不仅是自卫行动,更是对全球反恐秩序的积极贡献。
巴铁不“铁”了?2025年6月,巴基斯坦遭遇水灾,中国即刻伸出援手,捐款20
【1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