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被刺杀,生命垂危,在医院他对于右任说:我很痛,估计

阿秋手作 2025-10-11 15:10:44

1913年,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被刺杀,生命垂危,在医院他对于右任说:我很痛,估计是活不成了。我在南京、北京和东京都有大量的存书,委托老兄把它捐给南京图书馆。我一生投身革命,家贫无钱,但上有老母,下有幼子,希望你和黄兴老兄,包括我的其他朋友能为我照料。 宋教仁,湖南常德桃源人,你不曾想这普普通通的名字背后隐藏着中国近代民主路上最让人惋惜的一段故事,他早年在桃源漳江书院读书,后考进武昌中学堂,而就是在这普通的学堂里给他的反清革命的路划上了开头。 在学堂里,武昌花园山的那些革命党人常常在这里聚会,有次被他撞见了,他偷偷的听到了,慢慢的勾住了他的心,年龄尚小的他常常和同学一起谈论国家大事,慢慢的看清了大清的腐朽,一步步走向了反清革命道路上。 22岁时,他和黄兴等人建立了华兴会,成为了核心人物,还主编《民报》用“渔夫”的笔名写文章,把民主思想抛向全国,最让人钦佩的是,又一次在东北考察,发现了日本想强中朝边境的土地,他立马收集证据,写下了《间岛问题》用一堆铁证证明那是中国的地盘。 不久后,清廉政府拿着这份证据和日本谈判,竟然真的保住了这片土地,让人惊叹不已啊,可后来在1913年春天,中华民国第一次国会大选,在这期间,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迎来了对决,双方的主角以位是宋教仁,另一位则是袁世凯,他们争的并不是一城一池,而是这个国家的灵魂。 两人的赛场出发点就不同,一个敢于站在台前,而另一个却从不站在台前,两人可是天生的“劲敌”,宋教仁的赛场是放在太阳底下的,他将他的同盟会合并为国民党,像个不知疲倦的永动机,奔走各地,宣传他的思想。 而袁世凯的赛场则藏在阴暗的密室里,他沟通的方式则是两台加密电报,电报里的指令只有两个字,那就是“毁宋”。 最终,宋教仁的国民党在选国会选举中拿下了四百多个席位,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不出意外,他赢了,宋教仁赢得了国会选举,但他殊不知,此时的袁世凯正以一脸诡异的微笑注视着他,一个人的胜利是由全国选票投出来的,而另一个人的行动是在无人知晓的角落里,给枪上膛。 1913年3月20日晚,上海火车站内很热闹,黄兴,于右任他们来送宋教仁北上,就在这时,宋教仁前脚刚踏进车厢,下一秒一声枪响袭来,宋教仁被袭击了,他捂着腰缓缓倒下了,众人吓的四散而逃,而凶手也趁乱逃走了。 众人赶紧将他送进医院,在床上,他疼的说不出话,但还是拉着黄兴和于右任的胳膊念叨道,让同志们别官凶手,把民主的事接着干下去,我遇害了那就说明咱们做的是对的啊,黄兴和于右任早已哭的泣不成声,可他俩也没有办法。 宋教仁临死前嘱托给黄兴和于右任两件事,第一件事就是把南京,北京,东京存的那些书全部捐给南京图书馆,第二件事就是他一生投入革命,家中贫困,上有老下有小,他这一走怕是难以支撑,他恳求黄兴等人让他们照看一下家中,说完便走了。 他把一辈子攒的书都捐了,没有给家里留一点遗产,遗嘱里连一点抱怨都没有,只提到了对老母亲和儿子的照料,他的后人后来说道,不纠结谁是主谋,只是想把他的精神传递下去,这种不贪财,不记仇,眼里只有这个国家的精神,当年就像是一种新鲜血液一样流进中国。 刚满31岁的宋教仁就这么走了,他的眼睛死死的盯着窗外,像是在等待着自己所热爱所追求的宪政中国到底是什么样子,难道他就不清楚袁世凯手里有兵有权吗,他如果不搞个制度把权利套住,刚建立起来的民国早晚的变回去。 所以,他改组国民党,不是为了拉帮结派,而是一心想打造一个能跟权利抗衡的组织,在当时,这种“先建制度在谈权利”的想法实在少见,以前的改朝换代都是谁赢谁当王,但是他却想打破这个规则,已经很了不起了。 宋教仁这人“轴”的很,在老家湖南袁世凯为了对付他,两次差点都被刺客找到,身边的人都劝他多带人保护自己,他却笑道,我搞民主政治,还能怕这些不成?直到他中枪躺在医院,就算躺在医院里,他想到的也不是谁害了他,而是他还没完成的事。 宋教仁走了,他像一颗流星一样划过民国的上空,虽然很快,但是却在民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把民主宪政的光留在了中国的道路上。就这样,他的传奇故事就划上了一个不完美的句号。 【英雄烈士谱】宋教仁:谋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行者——红网

0 阅读:0

猜你喜欢

阿秋手作

阿秋手作

一个喜欢手工的业余小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