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锡纯此汤不仅能降逆化痰,更能调气养血!张锡纯在《衷中参西录》中记载的“参赭培气

飞翔说健康 2025-10-11 15:01:06

张锡纯此汤不仅能降逆化痰,更能调气养血!

张锡纯在《衷中参西录》中记载的“参赭培气汤”,是他治疗膈食(即噎膈、吞咽困难)的代表方。张氏认为,膈食的根本在于中气虚弱、胃气不降。中气充足,则胃口开阔、饮食易下;一旦气衰,贲门收缩,痰涎壅滞,就会出现食难下咽、气上冲咽的症状。张锡纯强调,这种病若只从痰论治,往往治标不治本;唯有培补中气,使胃气得降,方能从根本上恢复饮食之道。

参赭培气汤的配伍思路十分严谨。

方中以潞党参为君,重在培补中气;赭石镇逆安冲,引气下行;半夏清痰理气;苁蓉补肾敛冲,使冲气不上逆;知母、天门冬清热养阴;当归养血润燥;柿霜饼可清咽化痰,并在服药后含化慢咽,以利咽喉顺畅。整方既补中气,又能安冲降逆、清痰润燥,可谓温而不燥、补而不滞,体现出张锡纯深厚的用药功力。

张锡纯指出,膈证虽起于胃,但根在脾中气衰;若胃气不降,冲气便上逆,于是痰涎壅塞,咽喉不通。参赭培气汤正是从“补中气、降胃气”两方面同时入手。人参补气,使贲门舒展;赭石质重,引气下行;半夏与柿霜化痰理气;苁蓉补肾以敛冲气,使上冲之势自平。这样上下兼顾、内外兼调,气机畅则食自下,是张锡纯治膈食的核心理念。

一例是堂侄女,年四十八,体弱多病,又因操劳家务、夜不能寐,于癸卯年夏患膈证。先延他医多次无效,待张锡纯返乡诊治时,病势已剧。脉象略滑而无力,显见中气衰弱、痰气互结。张氏即以参赭培气汤加龙眼肉五钱,以益气养血、安神补心。服两剂即见轻,十余剂全愈。张锡纯由此指出,凡劳心伤气、虚中有滞者,当以“补为主、通为辅”,此案正为明证。

另一案是奉天北镇县萧叟,年六十七,患膈证五六个月,水饮难下。诊其脉弦长有力,右部尤甚,为冲气上逆、胃气不降所致。张锡纯投以参赭培气汤,但重用赭石一两以镇降冲逆。数剂后,饮食渐顺、脉象稍和;然觉胃口仍有痰涎阻塞,又加清半夏三钱,连服十剂后大顺。其后视其大便仍干,减赭石之半,去柿霜、当归、知母,加白术三钱,以健脾助运。再服后觉胃运稍弱,遂又加鸡内金二钱以助消化。十余剂后全愈。此案充分显示张锡纯辨证灵活、随证加减的精神,既重补中气,又顾及胃运与消化。

第三案是张锡纯的友人吴瑞五在奉天铁岭所治,一姜姓老人,年六十余,膈食半年不愈,服药无效反重。吴瑞五遵张锡纯法,用参赭培气汤。见其脉弦硬,知冲气上逆兼血枯津少,遂加生芡实以收敛冲气,龙眼肉以滋养血液。一剂后能进饮食,七八剂后饮食如常而愈。张锡纯记此案,意在说明参赭培气汤不仅能降逆化痰,更能调气养血,对因劳损、年老体虚所致的膈食尤为合宜。

张锡纯在方论中指出:参赭培气汤虽为治膈食所设,但凡胃气上逆、冲气上冲、痰涎壅滞、便秘气滞者,皆可借此方化裁。若服后见效不显,多因贲门瘀阻,可酌加三棱、桃仁以活血通络;若大便难下,可重用苁蓉、当归助润。他重视“气机通而病自愈”,认为药非拘一方之死法,而应随人随证而变。

参赭培气汤体现了张锡纯“以中气为本、以气化为纲”的医学思想。他不把膈证单看作胃病,而视之为中气虚衰、气机不降的全身性病机。方中补气与降逆并行、养阴与润燥互济,使气机上下贯通,胃气自顺。正因为这种全面调理的思路,才使得一个个久治不愈的膈食患者恢复如常。张锡纯由此总结:中气充足,则贲门自宽;胃气下降,则痰涎自化;气机条达,饮食自通——此即参赭培气汤立方的真义所在。

0 阅读:58
飞翔说健康

飞翔说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