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例!中国团队成功实施猪肝移植活人手术,171天存活期点亮器官移植新希望

身边有良友 2025-10-11 15:00:10

全球首例!中国团队成功实施猪肝移植活人手术,171天存活期点亮器官移植新希望 当终末期肝病患者在人类供肝等待名单上耗尽希望时,中国医学团队改写了历史——全球首例基因编辑猪肝移植活人手术宣告成功,患者术后存活171天,移植猪肝有效工作38天,这一突破为破解全球器官短缺难题注入关键动力。 这项里程碑式成果由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与云南农业大学联合研发,手术于2024年5月完成,相关研究成果于2025年10月在国际权威期刊《肝脏病学杂志》(Journal of Hepatology)发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孙倍成院长作为通讯作者,将其定义为“异种器官移植领域史无前例的临床实践”。接受移植的71岁男性患者,因乙肝肝硬化合并15×11×10厘米巨大肝癌,常规手术切除风险极高,且长期等待后仍未匹配到人类供肝,生命已进入倒计时。 为突破绝境,团队创新采用“原位辅助肝移植”方案:先切除患者病变的肝右叶,保留功能尚存的肝左叶,再将重量为514克的基因编辑猪肝植入右侧肝窝。这颗猪肝经过了精密的基因改造——云南农业大学团队预先敲除3个会引发人类强烈免疫排斥的猪源基因,同时植入7个人类基因,既为猪肝打造了“免疫隐身衣”,又构建了调节凝血功能的“兼容模块”,从根本上降低排异风险。 手术中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发生在移植猪肝接通血流的瞬间:猪肝迅速恢复红润色泽,金黄色胆汁随即分泌流出,这意味着它已在人体内启动肝脏功能。术后监测数据更印证了手术的成功——移植后第1天,患者肝功能指标显著下降,第7天即可自主下地活动;移植猪肝最高单日分泌胆汁400毫升,还能正常合成有活性的白蛋白与凝血因子,完全承担起代谢、解毒等核心生理功能。更关键的是,患者仅使用常规剂量的免疫抑制药物,全程未出现致命的超急性排斥反应与急性排斥反应,打破了“肝脏异种移植兼容性差、难以存活”的行业固有认知。 尽管术后第31天,患者出现异种移植相关的血栓性微血管病,医生于第38天移除移植猪肝,但这38天为患者自身保留的肝左叶争取到了宝贵的恢复时间。最终患者因肝硬化晚期常见的上消化道出血去世,经医学鉴定与移植猪肝无直接关联,而171天的术后存活期,已创下全球异种肝脏移植领域的最高纪录。 这例手术的价值远超单一病例:它首次在临床层面证实,基因编辑猪肝能在人体内长期稳定发挥核心肝功能,为急性肝衰竭、巨大肝癌等重症患者提供了“过渡治疗”新路径——当患者等待人类供肝,或自身肝脏需要时间恢复时,基因编辑猪肝可充当“临时生命桥梁”。更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在异种器官移植领域已形成“多点突破”格局:此前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团队完成基因编辑猪肝移植脑死亡患者实验,猪肝成功工作10天;猪肾移植临床研究中,患者存活已超200天,中国正逐步成为全球异种器官移植领域的领跑者。 对于我国每年百万级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而言,这项突破意味着未来或可摆脱“供体荒”的困境。正如孙倍成院长在研究论文中强调的,异种肝脏移植的临床可行性已被证实,接下来只要攻克血栓性微血管病等剩余难题,更多陷入绝境的患者将有望迎来新生。 你如何看待异种器官移植的前景?身边有过器官移植相关的经历吗?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文案信息来源 本文相关信息综合自2025年10月《肝脏病学杂志》(Journal of Hepatology)发表的《基因编辑猪肝原位辅助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临床研究》、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5年10月官方新闻发布会通稿、云南农业大学异种器官移植团队研究成果公告、央视新闻“中国异种器官移植突破”专题报道、澎湃新闻对孙倍成院长的独家专访,以及西京医院异种器官移植临床研究公开数据。

0 阅读:0

猜你喜欢

身边有良友

身边有良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