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喜讯!   复旦研发全球首颗二维—硅基混合架构闪存芯片!   近日,复

飞绿说历史 2025-10-11 13:21:06

喜讯!喜讯!   复旦研发全球首颗二维 — 硅基混合架构闪存芯片!   近日,复旦大学传来一个让科技圈都沸腾的消息——我国科研团队搞出了全球首颗二维-硅基混合架构闪存芯片。   这事儿不是实验室的小打小闹,也不是纸上谈兵,而是真正做出来了实物芯片,官方数据、公开报道都一清二楚。   这颗芯片的名字挺有意思,叫“长缨”,寓意着掌握关键技术、把核心科技牢牢抓在自己手里。   说回这次的突破。   其实二维材料和硅基材料结合,听上去像是科幻片,实际难度大得惊人。   二维材料薄得只有几层原子,别说生产,光是怎样和传统硅片结合,不让它坏掉,就难住了多少专家。   早些年,全球不少高校和企业都试过,但不是工艺不成熟,就是良品率太低,没法量产。   复旦大学团队的思路挺巧妙:把存储电路和控制电路分开造,各自搞定后再用高密度互连的办法“无缝拼接”到一起。   这样一来,既保住了二维材料的超高性能,又能和成熟的硅基工艺顺利兼容。   别小看这个思路,做起来需要无数次试验,光是接口怎么连接、怎么保证信号不丢、功耗不飙升,都是一堆难题。   这颗“长缨”芯片到底有啥本事?   最直接的,速度快,功耗低。   官方数据显示,每个存储周期只用20纳秒,这个速度比起目前市面上的主流闪存快了不少。   而且它的制造良率高达94.34%,也就是说,做100个芯片,能有94个是合格的,这已经接近量产线的要求了。   实验室里搞出个样品容易,能做到批量生产,那才叫真本事。   现在这颗芯片已经在复旦自有的工艺线上实现了流片,后续还有望进入更大规模的产线。   其实,放到全球大背景下看,这次突破意义真的不小。   之前,全球高端存储芯片基本都得靠进口。   我国虽然也有不少企业在做,但和国际巨头比,无论速度、功耗还是稳定性,总是差点意思。   现在“长缨”芯片出来了,很多人说,这相当于从“跟跑”变成“并跑”了。   虽然还谈不上全面超越,但至少在新型存储架构上,咱们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再也不用完全看别人脸色。   国内行业专家普遍认可这项成果,觉得这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技术进步。   芯片这东西,大家平时看起来离生活挺远,但其实早就渗透到我们每个人的日常里。   手机、电脑、云存储、AI助手,背后都离不开存储芯片。   以前咱们用的好多高端芯片,都是从国外进口。   现在有了自己的新型架构,虽然还不能说彻底摆脱外部依赖,但方向是对的,信心也更足了。   复旦大学这次的成果,也算是这些努力结出的一个硕果。   总的来说,复旦大学“长缨”芯片的问世,不仅是技术上的进步,更是自主创新能力的一次集中体现。   它让大家看到了我国在存储芯片领域追赶世界一流的决心和实力。   未来具体怎么推广、什么时候能用在咱们手里的设备上,现在还没有官方确定的说法,但大家都充满期待。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或许很快就能在身边的电子产品里用到“咱们自己的芯”。   这一刻,不只是科研人员的胜利,也是整个我国科技创新体系进步的缩影。   参考:全球首颗二维-硅基混合架构闪存芯片在复旦诞生——人民网

0 阅读:54

猜你喜欢

飞绿说历史

飞绿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