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叹息,当初小宗以主动辞职的方式,以退为进,获得上杭区国资委的力挺,扳回一城。而这一次,是真的要离开娃哈哈了。 哇哈哈内部太过复杂,各方利益关系实难平衡,再加上小宗强硬耿直的行事风格,她所面对的明里暗里各方势力的围剿,她似乎始终是一个人在战斗。她曾经那个最大的倚仗,如今也只能在天上默默地看着这一切。 没人忘了她第一次大刀阔斧改革时的样子。2021年刚接市场部,她就把娃哈哈几十年的“经销商分级制度”摆上了桌,想改成“扁平化管理”,直接对接终端门店。开会那天,她穿着一身干练的西装,手里攥着厚厚一叠数据报表,指着投影仪上的数字说:“现在经销商层层加价,一瓶AD钙奶到消费者手里贵了30%,我们的利润薄,消费者也不买账,必须改!” 可话音刚落,底下的老销售们就炸了锅。跟着宗庆后打天下的销售总监张叔,直接拍了桌子:“小宗总,这制度是老宗总定的!我们跑遍全国才建起这张网,你说改就改,底下上千个经销商不得反了?”那天的会从下午开到深夜,最后不欢而散,她回到办公室,对着父亲的照片坐了半宿,桌上的报表被她画得密密麻麻,红笔圈出的“改革阻力点”占了满满一页。 她从来不是会服软的人。第二天一早就带着团队扎进经销商大会,一家家谈,一个个算账,甚至自掏腰包补贴那些愿意配合改革的小经销商。有次在杭州经销商会议上,一个老经销商指着她鼻子骂“不懂规矩”,她没发火,只是把自己熬夜做的成本核算表递过去:“李哥,你看,改了之后你每箱能多赚5块,一年下来就是几十万,这账划算。”可即便这样,愿意跟着她动的经销商也不到三成——那些老资格的经销商早跟公司里的元老们绑在了一起,她动了制度,就是动了别人的“奶酪”。 宗庆后在时,这些阻力从来不是问题。老宗总一句话,就算有人不情愿,也得照着办。有次生产部以“设备老化”为由,拖着不肯生产她主推的低糖茶饮料,老宗总直接把生产厂长叫到办公室,就说了一句“按小宗的意思办”,第二天生产线就开了。可自从老宗总走了,她再没了这样的“靠山”。上次想砍掉几款年销量不足百万的老产品,几个元老直接联合董事会成员反对,说“这是娃哈哈的情怀”,她据理力争,最后还是没能拗过众人,那些占着库存的老产品,至今还堆在仓库里。 更让她寒心的是“以退为进”后的无奈。上次辞职,上杭区国资委出面调停,给了她“战略顾问”的头衔,看似保留了体面,实则把她的实权收了大半。她想推的数字化系统,预算被砍了一半;她看中的新能源饮料项目,被董事会以“风险太高”否决。有次她在走廊碰到曾经支持她的副总,对方只是匆匆点了个头就走了,后来她才知道,那位副总被元老们“约谈”了好几次,再也不敢跟她走得太近。 她的强硬耿直,在复杂的利益网里成了“软肋”。别的高管遇到阻力会迂回妥协,她偏不,认定的事就一定要干到底;别人会跟元老们吃吃喝喝拉关系,她却把所有时间都泡在办公室和市场上,连公司年会都很少参加。有员工说,经常看到她加班到深夜,办公室的灯亮到后半夜,桌上永远放着两份东西——一份是娃哈哈的财务报表,一份是父亲当年创业时的笔记。 这次离开,或许对她来说是种解脱。她不是没能力,也不是没努力过,只是娃哈哈这艘大船,早已被几十年的利益链条绑住了航向,她一个人再用力,也转不动方向盘。那个曾经能为她遮风挡雨的父亲不在了,那些明里暗里的围剿,她终究扛不住了。 离开娃哈哈的那天,她没惊动任何人,只是抱着一个纸箱走出了办公楼,里面装着父亲的笔记,还有她这几年做的所有改革方案。阳光照在她身上,背影看着有点孤单,却又透着一股释然——或许从一开始,她就不该活在“宗庆后女儿”的光环里,也不该硬扛着不属于自己的重担。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炸裂!宗馥莉已经辞职实锤了!第一财经日报的发文一出立马就秒上热搜,网友们吵翻
【39评论】【19点赞】
黄小楼
因小失大
春夏秋冬
背叛父亲不会有好结局的!
英雄本色
歹毒的女人
情由毒种
写的如此肉麻,你收了人家几毛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