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美国海关私吞了中国女人行李箱里面的6800美金,她却开心地笑了。殊不知海关的这一行为,导致美国重大损失…… 1957年1月6日,旧金山海岸候船室,美国调查员扣下了林兰英身上全部积蓄6800美元旅行支票。这位中国女科学家非但没有愤怒,反而松了一口气。海关人员哪里知道,他们因为贪图这点小钱,放走了真正的宝贝——那些价值20多万元的半导体材料,后来撑起了中国半导体工业的半边天。 林兰英1918年出生在福建莆田的名门望族,祖上是明朝御史林润。但这个显赫的家庭对女孩并不友好。7岁那年,为了上学,她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绝食近3天,才让母亲松了口。进学堂后,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给全家做饭,放学回来还要干家务,只能深夜才能做作业。就是这样,从砺青小学到中学,她六个学期都保持全年级第一。 1933年进莆田中学高中部时,林兰英是全年级唯一的女生。男同学们开始各种讥讽,结果她又是连续第一,把那些轻视女性的男生都考服了。1936年,18岁的林兰英考入福建协和大学物理系,1940年毕业后留校当助教。 1948年,林兰英赴美留学,进入宾夕法尼亚州迪金森学院。1949年获得数学学士学位,还拿到美国大学荣誉学会的金钥匙。导师想推荐她去芝加哥大学读数学博士,但她考虑的是如何用所学帮助贫困的祖国,认为固体物理对国家建设更迫切需要,就改学了固体物理。 1951年拿到硕士学位后继续读博,1955年6月获得固体物理学博士学位,成为宾夕法尼亚大学建校以来第一位中国博士,也是该校第一位女博士。毕业后,她进入索菲尼亚公司当高级工程师。当时公司拉制硅单晶老是失败,林兰英找出问题所在,提出改进方案,让任务圆满完成。她的论文还被美国当局列为专利技术。公司三次给她涨工资,回国时年薪已达10000美元。 1956年秋,林兰英以母亲病重为由,向美国递交回国申请,通过印度驻美国大使馆办好了手续。索菲尼亚公司不想放人,用高薪挽留,美国方面也各种刁难。但她主意已定,谁也拦不住。 她知道美国不会轻易让她走,就想了个办法。她把价值20多万元的500克锗单晶和100克硅单晶这些珍贵的半导体材料装进几个小药瓶里,混在日常用品中。为了分散注意力,她特意把自己全部积蓄6800美元的旅行支票放在身上。 1957年1月6日,旧金山海岸候船室,美国调查员翻遍了她的行李,又对她搜身,找到了那张6800美元的旅行支票。调查员眼睛一亮,立马扣下,还威胁她留在美国。林兰英态度坚决,心想”扣就扣吧,成了平民百姓我也要回国”。调查员满意地拿走支票,根本没注意那几个不起眼的小药瓶。看着他们走远,林兰英暗自庆幸,几千美元换来国家急需的技术,太值了。 经过23天22夜的航程,1957年1月29日,林兰英乘坐的客轮抵达香港。她走上深圳罗湖桥,回到了日思夜想的祖国。回国后她把冒险带回的半导体材料无偿交给中国科学院,这成了中国半导体科学工作者求之不得的无价之宝。 林兰英进入中国科学院工作,开始半导体材料研究。当时外国专家预测中国要到60年代才能搞出单晶材料。但在林兰英带领下,1957年中国拉制成功第一根锗单晶,1958年拉制成功第一根硅单晶,成为世界第三个生产硅单晶的国家。回国后她每月工资只有207元人民币,跟美国的10000美元年薪比起来天差地别,但她从不后悔。 1962年,林兰英研制出中国第一根无位错硅单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她还带领团队研制出硅外延材料,这种材料在第一颗原子弹制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她先后负责研制成中国第一根硅、锑化铟、砷化镓、磷化镓等单晶,为中国微电子和光电子学发展奠定基础。 1987年,林兰英和同事们利用卫星拉制成功太空砷化镓单晶,这项国际领先成果受到全世界科学家关注,她获得”太空材料之母”的称号。1980年她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林兰英还培养了大批半导体人才,许多学生后来都成了该领域的骨干。 2003年3月4日,林兰英在北京去世,享年85岁。她一生未婚,把全部精力都献给了国家的半导体事业。那张被扣押的6800美元旅行支票,直到1980年才被索回。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当年那几个小药瓶里的材料,帮助中国建立起完整的半导体工业体系。 美国海关当年扣下6800美元时,肯定觉得自己赚大了。他们怎么也想不到,放走的那些”不值钱”的小药瓶,让美国在半导体领域失去了对中国的技术优势。林兰英用智慧和勇气,为祖国带回了打破技术封锁的种子。这笔账,美国人算亏大了。 从绝食三天争取上学机会,到放弃万元年薪报效祖国,林兰英一生都在为梦想拼搏。当年那个被海关扣下的6800美元,反而成就了一段传奇。您觉得像林兰英这样的科学家,她们的选择值得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您的看法。
为什么美国不通过大发绿卡来掠夺东大的人才?因为美国上世纪佛罗里达州有个政策,具
【24评论】【20点赞】